《正面管教》之有效地運用鼓勵

? ? ? ? 昨天重點讀了《正面管教》的第7章:有效地運用鼓勵。

? ? ? ? 作者一直強調,孩子任何不恰當的行為,實際是在暗示他沒有歸屬,并且他對如何獲得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持有錯誤的信念(不良行為的四種錯誤目的:過分尋求關注、追求權力、報復、自暴自棄)。如果一個孩子直接對你說,我想要歸屬,可能大人都會憐惜地將其抱起,付出時間和精力給孩子足夠的愛和陪伴,讓其擁有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但是當孩子通過不恰當的行為來表現這種歸屬感的需求時,大人往往被其行為現象所激怒,從而忽略了孩子深層次的需求,直接用簡單粗暴的懲罰來教訓他,“給他點顏色看看”,讓孩子本就匱乏的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缺失更多。

? ? ? ? 我們需要一直牢記:只有當孩子感覺更好時,他們才會做的更好。感覺好的孩子,是不會有不良行為的。鼓勵是給孩子提供機會,讓他們培養“我有能力、我能貢獻、我能影響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我能知道我該怎么回應”的感知力。當孩子發生不恰當的行為時,大人如果能夠克制自己的“原始爬行腦”,冷靜下來運用鼓勵,我相信絕對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 ? ? ? 那么如何有效地運用鼓勵?歸納作者的觀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著眼于孩子85%的優點,暫時忽略15%的缺點。我們看到什么就得到什么,如果我們一直強調孩子的缺點,孩子自身就會向著缺點發展,并且愈來愈難改正;如果我們一直強調優點,孩子就會表現的越來越好。

(2)努力發掘,將不良行為向積極的方向轉化。比如,有的孩子玩了玩具后不就是不收拾,而且不服從老師的指揮。可以讓這個孩子去幫助更小的孩子整理積木;孩子上課不聽課,鼓動別的孩子喧鬧,可以讓其幫助老師輔導同學功課或是檫黑板等來代替懲罰。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孩子們會感覺更好。

(3)當孩子們做出了什么不負責任或不尊重別人的行為時,給他們一個機會做一些能讓對方感覺好起來的事情,以此作為彌補。做出彌補也是一種鼓勵,它能讓孩子們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后果,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也能積極地想辦法解決問題,增強自我價值感。比如,孩子打碎家里的花瓶,讓孩子通過幫媽媽做家務來彌補。

(4)與孩子擁抱。對,就是在孩子生氣尖叫、鬧騰、尋求關注時,讓孩子給你一個擁抱,僅僅兩三分鐘的擁抱,就會緩解你和孩子情緒上的沖動,讓孩子找到歸屬。如“游戲力”里所描述的:注滿你和孩子愛的杯子。

? ? ? ? 除了運用鼓勵外,安排“特別時光”也能很好地讓孩子找到歸屬。“特別時光”要求父母與孩子一起約定時間,推掉所有其他的事情,與孩子獨處,彼此分享快樂的事情或感受。在“特別時光”里,孩子能夠感受到自己被珍視,被全心的愛填充,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得到極大的滿足。這種親子的“特別時光”,即使只有短短的10分鐘,也能讓父母和孩子共同感受到對彼此的需要和共存的快樂。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本 期 解 讀 本 期 解 讀 《正面管教》 薦 語 不知何時,聲討“熊孩子”就成了社會的熱議話題,重點不在于熊孩...
    飲水思源806閱讀 3,357評論 3 13
  • 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 “管教”這個詞常常被誤用。很多人把“管教”和“懲罰”劃等號,或...
    Sting閱讀 2,075評論 0 2
  • 半夜12:38分,在床上聽著音樂,清新,舒緩。我不是什么大神,我不懂什么高深的量子力學,也未曾了解過春秋五...
    只是不想說話閱讀 192評論 5 2
  • 下班路上,碰到以前的學生,帶著傘,說是下雨天出來迎一迎父親,照往常一樣閑問了一句:最近在干嘛?他說在打工...
    暖暖的南極閱讀 285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