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最喜歡的歌曲,倒是有幾首喜歡經(jīng)常聽的歌,可能是因為那幾首歌能引起我的情感共鳴吧。
聽著黃小琥的《沒那么簡單》,感嘆著相愛和幸福都沒那么容易,因此要懂得珍惜。
聽著王冰洋的《飛舞》,體會到最深的痛讓愛醒過來,對我來說是最好的壞那種釋懷。
聽著王菲的《匆匆那年》,追憶著學生時代的青澀與懵懂,眷戀著那一去不復返的青春時光。
聽著梁靜茹的《愛久見人心》,我決定讓曾經(jīng)的猜疑和不信任都見鬼去吧,相信時間會證明一切。
聽著趙詠華的《最浪漫的事》,憧憬著和相愛的人一起慢慢變老,坐著搖椅慢慢聊,那相伴路上點點滴滴的歡笑。
有一首歌不是經(jīng)常聽,但每次聽到都淚水漣漣,歌名是《父親》。父親的去世是我永遠的痛。
有句話說: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我就深深的陷于這種遺憾當中。正如歌詞中所唱“生活的苦澀有三分,你卻吃了十分”。小時候由于家里孩子多,而且都是女孩,生活的重擔都落到了父親的肩上。
父親是個勤勞的人,每天騎著破舊的自行車奔波好幾十里路上下班,回家后一刻不歇的上山下地干農(nóng)活。
我小時候,家里很窮,糧食經(jīng)常不夠吃。父親上班需要帶飯,他每次回來,飯盒里一定會留一點飯。因為他知道我們會翻他的飯盒,他寧愿自己餓著肚子,也不想讓我們失望。
當我們都長大了,想要報答他,他應該安享晚年的時候,他卻離我們而去了。
忘不了父親那慈愛的目光和慈祥的笑容,忘不了父親耐心地教我們梳小辮,忘不了父親在煤油燈下為我們抓棉褲里的虱子,忘不了的有很多很多。
這輩子做你的兒女沒有做夠,希望你下輩子還做我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