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和瘋子

帕·聚斯金德的《香水》,副標題是一個謀殺犯的故事。有一天吃了豹子膽,意外翻起這本據說是恐怖故事的書,結果看了,覺得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恐怖。

帕·聚斯金德的《香水》說的是一個沒有體味的嗅覺天才,因制造世間最迷人的香水,殺了26位美麗的少女,用少女的體香提煉出世間最蠱惑人心的香水。


來看看這個天才的生平,格雷諾耶,生于1738年7月17日,死于1767年6月25日,終年30歲,出生于巴黎圣嬰公墓,也葬身于此。

《香水》描述的格雷諾耶是一個沒人愛的天才,他活在一個無愛的自我空間里。他出生在一個環境惡劣的社會環境中,如若不是他的聰慧(尖叫哭泣引起周圍人的注意),估計會和前面的兄弟姐妹一樣死于母親的丟棄謀殺。

后來他幸運的被修道院付錢給乳母收養,奶媽發現他驚人的食量和身體無味。被返送給修道院的長老,長老對于嬰兒的格雷諾耶無味和強大的嗅覺帶來的威脅深深恐懼,連夜把他送到一個私人的育嬰所,育嬰所的主人是一個沒有嗅覺沒有感情的加拉爾夫人,他生活的日常是沒有笑沒有哭沒有情緒沒有自己的味道,很微不足道的一個角色,因為他無味幾次被同收養的孩子差點殺害。他的世界是茫然空白的,唯有聞到味道,靈魂才會被點燃,宛如新生。

1747年,格雷諾耶十歲。因加拉爾夫人驚恐他超強的嗅覺,用15法郎把他賣到制革匠當廉價的苦力。他通過嗅覺知道自己該怎么做,主人才會開心。在當苦力的同時,他認識了更多物品散發的味道。

他的鼻子能告知他的大腦,別人是什么樣子的人,嗅覺能穿透人的思維,看穿人的想法。

1753年9月1日,16歲的格雷諾耶在熱鬧的人群里嗅到純潔的獨特的香味,尋著香味,找到香味的原體是一位美麗的少女身上的體香,為了占有這香味,他意外殺了她。

在天才的眼里,他只想著享受占有這個奇特的味道,味道的原體少女是死是活,不在他的思考范圍內。

馬雷大街的這位少女的奇香,讓格雷諾耶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定義,他深知自己獨特的嗅覺和強大的記憶力與眾不同,他想成為芳香的制造者,成為最偉大的香水制造者。

機緣巧合后來他遇見冒牌香水制造商巴爾迪尼,格雷諾耶為了香水,為了尋香,他被20利佛爾贖回甘愿當學徒替老板創造無數的財富。

1756年春,19歲的他和奸商老板達成協議,帶著2法郎、簡單行李和滿師證書走向神圣的南方,欲學習更高超的制造香水技術。

8月,他走到南方一個兩千米的康塔爾山頂,他發現此處嗅不到人的氣味,只有大自然最純潔的味道,他在一處坑道里獨自生活了七年。

如果不是他做了一個噩夢,他發現嗅不到自己的味道,這個故事估計已經戛然而止了。這個謀殺者可能一直逍遙法外直到在那座山上成為一具干尸。

因為這個謎點,他開始重回人世,尋香,尋找一種能讓自己身上有味道的香味,尋找自己的氣味。在尋找的過程中,殺了25位美麗的少女,用少女的體香制造出一種絕世迷香,讓人聞之瞬間喪失理智做出荒唐的舉動。

他用香水使自己擺脫罪名,最后他回到自己的出生地,想要用香水制造更大的轟動,結果附近的流氓地痞因過量的香水產生幻覺分食他的軀體。


看完這個故事,我想了很多。

如果這只是單純的一個謀殺故事,不足為奇,變態殺手在小說或者電影中有很多詮釋,但是這樣一個天才與瘋子的結合體,讓人深思。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他出生的那一天是這樣描述的:在這兒,就在這整個王國最臭的地方,那一天是這一年最熱的日子之一,此時散發陣陣惡臭。

他臨死之前的是這樣描述的:這一天是炎熱的一天,是這一年來最熱的一天。千種氣味和臭氣像從千個破裂的膿瘡里涌了出來似的。巷子里彌漫著惡臭的空氣。

生和死的環境在一個地點,30年的一個輪回,他生在奇臭之中,死也于惡臭的環境中,這對于一個天才香水師來說,是個很大的諷刺。

他的母親,單身、風流、多病,在他降生的時候昏厥之前聞到一股令人難以忍受的、麻醉人的氣味,像田里的百合花,或是像太多水仙花產生的氣味。這是不是意味著這個孩子注定和氣味有關。因香水而生,也為香水而死。

再看看他的社會環境,他母親原本是打算把他遺棄未遂,他是個孤兒,在一個沒有感情的育嬰所中長大,在一個自私惡毒的資本家眼皮底下做苦力,沒有一個完整的家庭,沒受過良好的教育,自始至終,他始終感受不到愛。從心理學上來說,一個內向的長相略磕磣的孩子,他心理應該有所自卑,內心有所孤獨,他的注意力只能轉移到一些人們并不關注的事物上,比如他的嗅覺,他愛味道,愛一切有味道的物品,當然這些味道是讓人舒服的味道,這些味道讓他發狂發癲。

也只有這些讓人舒服的味道讓格雷諾耶從一個隱形人轉變為天才,除了他強大的嗅覺,他的其他地方顯得微不足道,這個缺愛的孩子,一旦發現神奇的嗅覺世界,找到屬于他自己的獨有空間,對于味道的探索能滿足他封閉的心靈,周圍的人,沒有人重視他、在乎他、愛護他,他無所謂,他內心真正渴求這些味道。他的世界是沒有色彩的,這些味道給了他的生活注入新的色彩和力量,是他有生之年活著的意義。他看上去順從乖巧聽話沉默寡言,心里卻住著一個魔鬼。一旦他抓住了最心愛的氣味,魔鬼就在發育膨脹,泯滅人性。他急切的想占有這些氣味,擁有它們,畫氣味為牢,填充內心的孤獨和自卑,主宰一切。欲望跨過道德和倫理,天才就變成了瘋子。

這個故事我一直有個疑惑就是,為什么巴蒂斯特·格雷諾耶非得殺人,是因為故事劇情需要嗎?他只是需要少女的衣服和頭發,也可以不殺人得到這些。比如,事先調制出一種讓人昏睡的香水,然后,趁著少女和家人熟睡,拿走他想要的東西。為什么非得殺人?因為他是一個天才的同時,他也是一個瘋子。瘋子第一次聞見這種奇特獨有的體香并見到體香的主人,他為了占有得到它,勒死了那位無辜的美麗少女。從他的角度來說,他只是想獨占這個氣味,少女的生和死對于他來說,不是他的道德范疇。

不殺人,不瘋狂,不成魔。故事需要高潮,也需要他做出這些匪夷所思的行為,畢竟這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天才。

得到?占有?欲望?控制?我們似乎并不少見這樣的角色,電影中《天才瑞普利》《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亂世佳人》《沉默的羔羊》《本能》《洛麗塔》《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等等,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每個人都在找尋和失去,控制和絕望,格雷諾耶即便用非常人的手段制造了最特別的香水,但是他也悲哀的發現,尋尋覓覓,這個香水只能迷惑旁人,迷惑不了他自己,他自己還是一個沒有味道的奇葩。

縱觀這位奇葩的生平,他的奇葩也是社會環境的產物,生活在一個沒有愛的環境中,很難造就一個正常的天才。他對于尋香的追求,執著、偏執,但凡是活在一個良好的社會背景中,或許故事是另一個天才香水師的勵志翻版故事。如果一個正常人,即便沒有擁有天才的天賦,對于一件事,比如制造香水,能做到他那樣的執著和專注,也能成就一番事業呢。

讓我又想到“教育”這個偉大的命題。

當然,整個故事背景,其他的角色也很有諷刺意味,不一一羅列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推薦閱讀《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作者:高銘 武漢大學出版社 前不久聽朋友推薦了這本書,閑來無事便買了本打發時間,...
    嘿小時光閱讀 1,061評論 0 4
  • 01 智商高是天才,那么瘋子智商比較低嗎,因為他學不好才瘋的嗎?之前我是這樣認為的。當我看到《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的...
    Great上岸閱讀 2,526評論 17 20
  • 起初我對這兩類人做法的感覺就是都不可理喻,站在常人的立場上,不敢相信他們的做法,太奇葩。 比如,天才里著名畫家梵高...
    俊濤聲依舊閱讀 886評論 0 1
  • 上帝是公平的,他給了每個人都可以愛的機會;上帝又是不公的,他給每個相愛的人設下了不同的限制。 正因為如此,才使得這...
    漾舟閱讀 287評論 0 0
  • 一張紙,一支筆,寫上幾筆韻色。 一行人,一段路,留下數種芬芳。 漫漫長夜,滿目星空,繁星入夢。 如果...
    文棠心墨閱讀 112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