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至今已有 5000 年的歷史 《茶經》茶神陸羽著 《神農本草經》記載了茶這方面的知識 “中國茶史”起源歷史悠久 兩晉北朝時期出現茶文化 最早喜好飲茶的多是文人雅士 唐代開元以后,中國的"茶道"大行 宋承唐代飲茶之風,日益普及 古老而神秘的制茶手藝 跟隨著歷史的發展 幾經輾轉,風雨飄搖 被懂得堅持與傳承的 制茶匠人代代相傳 即使被時代的浪潮掩埋 也要一直遵循古法制茶 所以我們決定 尋找8大名茶 尋找8位大師 確立一個標準 開啟中國好茶尋根之路 現下的茶太過于復雜 小罐茶-回到茶的原產地 追溯它的原始手工藝 探尋那些仍然堅持傳統手工藝的制茶匠人 對于茶的制作,我們沒有創新 追尋8位之茶匠人 是希望用傳統的方式呈現茶最正宗的口味 正本清源,喚醒國人舌尖最奢侈的味覺記憶 八大制茶匠人 茅臺酒 中華煙 蘭亭匯 小罐茶 鄒炳良 / 普洱茶中國普洱茶終身成就大師原勐海茶廠廠長、總工程師 從業近六十年的普洱 “熟茶之父”,與普洱茶同成長,共命運,成就了普洱茶的行業標準。 王順明 / 武夷大紅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武夷巖茶(大紅袍)制作技藝傳承人武夷巖茶國家標準主要起草人 僅僅是大紅袍的母樹,他就照看了21年,沒有人比他更了解大紅袍。 戚國偉 / 西湖龍井國家禮品茶(西湖龍井)唯一指定承辦者西湖龍井茶(浙江省)制茶大師 這些年西湖龍井國禮茶的唯一承辦者,直白點說,就是各國**喝的西湖龍井,都由他負責制作。 謝四十 / 黃山毛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黃山毛峰制作技藝傳承人黃山毛峰傳統制作技藝第49代傳承人 出生在1400年從無間斷的制茶家族,只能說,他天生就是為了做茶。并且這樣的經歷,茶行業再也找不出第二個。 林乃榮 / 茉莉花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福州茉莉花茶窨制技藝傳承人 花茶界的“獨孤求敗”,他負責制作的茶屢獲“茶王”殊榮,同時他本人也是外交部駐外使館“外事禮茶”的締造者。 魏月德 / 安溪鐵觀音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烏龍茶(鐵觀音)制作技藝傳承人鐵觀音始祖魏蔭第9代嫡孫 鐵觀音鼻祖的嫡系傳人,鐵觀音母樹在他家茶園,鐵觀音的正宗技藝由他掌握。 林振傳 / 福鼎白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福鼎白茶制作技藝傳承人國家茶葉標準技術委員會委員 福鼎白茶制茶世家林氏的第12代傳人。國家白茶制作技藝標準制定的核心參與者,白茶短時間在全國風生水起,他的貢獻不小。 張成仁 / 滇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滇紅茶制作技藝傳承人滇紅茶葉科學研究院院長 “滇紅帝國”掌握核心技術的關鍵人物,從事滇紅制作與研究近30年,迄今為止,滇紅高價產品紀錄保持者“中國紅”由他帶隊制作完成。 1400年,和一片樹葉長相廝守 茶人要與茶對話,因為茶是活的 這些茶的確伴隨了他們的成長 甚至可能是無數代人的成長 魏月德大師 一手精湛的制茶技藝需要30年 30年,可以容納多少悲歡離合 刨除任何技藝上的玄乎說辭 完全以時間來衡量 這是一個令人動容的標準 而這一切所有的心血都平淡無奇的磨合在了茶里 這罐茶,注定內涵豐富 現年76歲的鄒炳良大師 整整在普洱茶行業打拼了近60年 真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閑暇時,也是在與茶待著一起 也許是茶改變了他的一生 林振傳大師 謝四十大師先祖在1400年前的隋朝開始做茶 而后祖祖輩輩堅持在富溪山地中日復一日地做茶 沒有離開半步,這是愚公移山的精神 還有福鼎白茶的林振傳大師 鐵觀音的魏月德大師 以及黃山毛峰的謝四十大師 請問你們在堅持什么? 或許茶已經是他們生命中的一部分 謝四十大師 八位大師 耗費時間和心力-做茶 是茶的幸運 如果茶葉是一個人 他該如何回饋我們? “炒作”的慢是藝術 小罐茶的八位大師懂得慢的意義 只有慢下來,有耐心 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好茶 他們舍得花時間、敢于耗時間 時光連同高超技藝打磨出來的味道 最適合犒勞挑剔的味蕾 喝茶恍似神仙,但做茶并不浪漫 小罐茶的成型每一道工序都需要手藝 煙熏火燎,通宵達旦 練得是人的心力 只有大師們才能懂得這些到底是為什么 王順明大師享譽業界的焙火工藝 傳統的烘焙的絕不止是茶,而是心智 烘焙間老舊卻干凈,茶香滾滾撲面 如此古樸更多的是一種親近感 烘焙起茶來,卻拒人以千里之外的煙熏火燎 更何況傳統技藝十六道工序制作的大紅袍 需要反復焙火幾個月 王順明大師 福州三伏天太陽最為毒辣 卻正是采花的好時機 采回來放到晚間七八點 茉莉花養成盛放的虎爪型 香氣最濃,窨花的時機成熟 今晚, 不停地拌合、通花、起花,方能確保品質無虞 林乃榮大師的獨門絕技里 投花量和窨花次數都多于一般茶人 而投的花越多,觀察的功夫就要越細致 窨的次數越多,熬夜的次數也越多
電話:13997779999 微信號:754548858 QQ:75777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