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是什么?

我租住的地方是一個三層自建房,中間有一條公用走廊,走廊的中間是一個公用洗手池,每天租住在這里的人們都會在這里洗漱,完畢之后,只有極少數人能夠把弄臟的地面擦洗一下,多數人都是抱著視而不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然而住戶當中,有一位青年女子每天清晨或者是晚上在大家洗漱完畢之后,都會主動的用墩布把地面墩個干凈,在燈光的照耀下,地面顯得清潔明亮,有一次,我忍不住問她,別人都不收拾,您為什么每天都能主動的打掃走廊呢?她淡淡一笑,微笑著回答說:環境是需要人維護的,你不維護,他不維護,我們還怎么住呢?我只是做了我應該做的事。

聽了她的話,我很羞愧,不僅陷入了沉思。

其實一個團隊當中不也是一樣嗎?

比如說,如果有人在早晨把暖瓶打滿了水,后來的人可能就會拿起暖瓶直接倒水,但是如果有一天,都忘記了打水,這時候,也許我們就會發現,竟然沒有幾個人能夠拿著暖瓶去打水,甚至有的可能就會放下暖瓶,轉身拿起自己的水杯去打水。或者比如說,去洗手間,有的人會來也匆匆,去也沖沖;相反有的人卻會來也不沖,去也不沖,即便弄臟了一地,也不會顧及別人的感受……實際上這些小的事情都是每個人理所當然去做的,并不需要別人來提醒和督促。

以上的故事,大致告訴了我們什么是“素質”。

“素質”就是人根植于心的生理元素和思維元素的質量。它可以是天生的,也可以是通過后天培養、塑造、鍛煉而獲得的。說到底素質就是做人的品德,做人的底線,更是一種能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的善良。它關乎人格、精神!它就體現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人與人的關系中。

有素質就有和諧,有素質就有團結,有素質就有人與人之間相互的理解,真誠的交流。然而這樣的一個簡單的目標卻是人們堅持不懈的追求。

想想我們有多少時候,不需要別人提醒、督促,就知道反思自己的行為,就能夠自覺地踐行做人的標準、恪守做人的本分,盡可能的為別人著想、幫助他人呢?

言及此,我想起了這樣的一句話:文化可以立國,其實素質不僅可以立人、立團隊,也可以立國。

大家認為呢?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