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技游戲不免有段位、天梯機制。隨著玩家對競技游戲的理解不斷加深,也終于在技術和意識上達到登頂所要求的。在普通玩家的層面上,登頂也就是到達最高段位或分段,若是職業選手等則還有對排名的關注。那么作為非職業選手在離游戲的頂峰還有一步之遙時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呢?在那一款游戲我體會到過,愿意與大家分享。
那款游戲當年的名字還不是逆戰,而是火力突擊,換過很多次的客戶端圖標,改過一次游戲名,叫T-GAME,最終與電影合作,定名為逆戰。游戲內測需要激活碼,需要五選一翻牌獲取,可能是命運使然,一翻則中,在2011年便進入游戲。2012年中開放性測試,部分玩家進入,印象中比這稍晚些時候,逆戰開放的天梯(比這少早的,游戲叫火力突擊時候還很菜,天梯水平墊底)。當時我正在上高中,開放天梯的時候正是周末,幾局游戲下來,戰績可以接受。時間過去太久,已經忘記當時的戰斗力是多少,隱約記得技術評分是當時的滿分18.0。如果有錯誤還望有老玩家給指正,圖九再三感謝。
16-18的技術評分之間,正是離登頂還有一步之遙的時候。不再出現碾壓局,時常會有決定最終成敗的殘局交給自己處理,對手的槍法也不再想像低評分的玩家那樣娛樂,會有罕見難以想到的套路和考驗配合的戰術......但是不論如何,在即將登頂的時候,第一感覺還是興奮,我很多游戲都是中等偏上的水平,便就此止步,唯有逆戰,離登頂只有一步之遙。
那時候很強,但是無力的感覺時常有。想贏,隊友的實力差距一定要在一個范圍之內,少數人強也很難贏,索性逆戰的天梯按照個人技術算分,但是輸的一方在這樣的技術評分上是不加不減,活著稍微扣分,除非戰績特別亮眼才有機會。更有很多時候,贏幾句游戲,加零點幾零點幾的技術評分,然后再猛地輸幾句游戲,回到解放前。甚至時還會掉到更低的技術分段。不過這都不影響,技術正是在這種無可奈何的過程中鍛煉出來的。
在高技術分段,不只一時半刻有酸楚的感覺。并沒有做錯什么,只是因為涉及別人的利益,別人就會有人不顧一切的侮辱自己。那時已經在17左右的技術評分,能拔得頭籌的機會不多,ACE MVP能得到的概率也就30%、40%,上高中時間比較緊張,但是由于走讀的原因,相對于住校生還是輕松一些。每次只要稍微熟悉一下游戲,便可以馳騁沙場,但是當戰績優秀,得到的是什么呢?不是隊友的鼓勵,而是謾罵。游戲局內所有玩家排名是按照功勛計算,不同的有利舉動都可以獲得功勛,那名玩家對我的侮辱從我功勛第一開始,到我降到第三結束,多少明白是什么意思,后來隊友都去說那個人,而那人也不做回應,游戲結束后,有玩家私聊我,才知道是代練。事關別人生活,那又該如何,一些心酸只能自己接受,感謝那些幫我說話的人就好。
那一賽季結束獎勵是一把紀念版的M4,如今還靜靜躺在倉庫。一款游戲,玩到中上水平的玩家有很多,那才是最一個游戲最熱鬧的水平段。想要更強,想要登頂,那就必然要接受很多的不開心。如今DOTA2、英雄聯盟、CS:GO等競技游戲發展勢頭很兇猛,愿你能順利登頂,如若感到累了,也愿你能在所處的水平能體會到游戲所擁有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