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條建議給不善言談的你,讓你的話語從此有溫度

圖片來自網絡

文/觀潮s

曾今我一度以為說話直率,坦誠是值得贊揚的一種品質。

但是慢慢的當我成長,漸漸的我發覺好像事實并不是這樣。我發現生活中我竟然沒有幾個朋友很少 ,甚至并不能親密的與人相處。

我開始反省自己,這才察覺到我說話的時候,只是在遵從我自己內心以為高尚的準則—坦率直接。從而因為這種自我價值觀的實現而感到喜悅和滿足。

根本沒有去在意聽我說話的他人的感覺,如果他覺得尷尬,難受,受到了傷害,我反而會認為是他的心胸狹隘,接受不了我指出的所謂直率坦誠的事實。

在生活的很多時候,人們都會用這個自私的邏輯去對待那些重要的人。那些自以為浪漫的當眾表白,映射出的其實是自己情感的宣泄與需求。沒有考慮到她是否能接受,是否會有難堪。當別人拒絕,甚至沒有出現時,反而自身會感到難堪,會下不來臺,甚至對她產生憤恨之情,殊不知,是你先不考慮她人的感受在線。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關于說話,有本很出名的書《蔡康永說話之道》對我影響很大,我從其中提煉出了3條個人覺得最普適的,也是我們常犯的,希望大家看了能有所啟發。



1 說什么樣的話決定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很多時候,我們是什么樣的人,往往是由我們說什么樣的話決定的。

如果你覺得自己過得很可憐,覺得你是一個不幸的人,你確實會不由自主的常常說一些很可憐的話。而且還不只是這樣,反過來也是一樣的,你說的每句話都是可憐人才會說的話,說的久了,你自然會變成一個可憐人。

剛開始說的話是因,透露出你是怎么看待事情,看待自己的,這是果。這個果最后又會成為因,倒過來去影響你去看待事物的角度,然后再引導你身邊重要的人這樣去看待你,這就是佛家因果循環。

如果你愛發牢騷,愛抱怨,你就會成為一個怨婦;如果你愛開玩笑,你就會成為逗比;如果你愛講葷段子,你就會成為猥瑣大叔……雖然你骨子里可能不是這樣的人,但是時間久了,就不一定了。說的話,會影響你的思維,最后影響你的行為。

不要不信啊,我有事實舉證!歷史上明王朝開始的八股取士,把多少人的思維禁錮,多少人最后都成為腐儒。

想成為什么樣的,那就從你說話開始吧,訂出一些簡單的規則,比如每個禮拜給自己的朋友發個微信問候!回復之后在回個干巴爹,棒棒的!如果你真想變成優秀充滿能量的人,就從今天開始吧,先去下面點個贊吧!


2 永遠不要和別人爭論無謂的勝利,適時認輸也許會更好


你生活中是不是常有這樣的人,無論什么事都要爭個對錯,爭個高下。我就常常遇到,包括我自己本人也經常會不自覺的變成這種人。沒辦法,畢竟每個人都喜歡讓別人贊同自己的建議。

我記得很清楚,那時候我還在外地上大學,凌晨3點多我媽給我打電話,我睡得正熟,吵醒了,拿起手機一聽,我媽媽哭哭啼啼,半天沒講話,我嚇了一跳,還以為家里出什么事了,好一會才抽噎著說,吃晚飯的時候跟我爸吵起了架,我媽吵贏了,我爸氣不過,惱羞成怒,把碗往桌上一拍,飯都不吃了。奪門而去。都出去大半夜了,這大半夜的,手機也沒帶走,是不是出什么事了?要不要報警啊?我安慰我媽說沒事的,先睡吧都半夜了,我爸都這么大的人了,能有什么事,氣消了,自然會回來。

只記得那一晚,我一直沒睡,一直放不下心來,我不知道我媽心中在想些什么,但我相信她肯定也是一夜無眠,那晚我從她的話語中體會到從來沒有過的后悔與焦急。

萬幸,第二天一早我爸就回了家。

認真想想,這樣的勝利又有什么意義呢?輾轉的等待整晚,無法入睡,焦急的等待回來。這樣的贏,寧愿選擇認輸更好吧?生活不是辯論賽,有時候看起來可能是你贏了,但結果往往不是這樣。把無謂的勝利讓給對方,懂得認輸的人很懂說話!


3 聊天時,請少聊自己多聊別人


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想要進入別人的世界,就去多聊聊別人吧。

當你和你朋友一起閑聊時,你和她說,我昨天在馬路上看到一只狗,黑色的,它在追著一只白色的小狗……等等毫無營養的話,然而你朋友還是用他的大眼睛看著你,認真而專心的。你有什么感覺?你肯定會覺得,哇!他真是你在這個星球上最好的朋友,是你最想傾訴的對象,是地球上最可靠一副臂膀。

這個看起來認真傾聽的朋友,我不知道他是不是你最好的朋友,但我能說這肯定是你“最上道”的朋友。其實說不定他在想著什么,畢竟我們可是九年義務教育的人,可以面不改色的神游天外。但是,你肯定會喜歡他的,這毋庸置疑。

反過來講,如果你想成為別人最好的朋友,那么你只需要扮演這個“最上道”的朋友就行了。

怎么做呢?只要堅持一個原則,盡量不要說出我這個字。當你想說的時候,把這個字改成你改成他都行。接著奇跡就會出現,你朋友越聊約嗨,變成了新鮮出爐的一名嘴炮小狂人。他在心里肯定會想,行啊,這小子賊上道,好久沒這么爽了。放心,他會記住這種感覺,時時刻刻都想到你的!

這時候問題就出現了,你肯定會有疑問,憑什么是他爽?不是我爽?我又不是陪聊的,為什么是他聊,我也想聊自己。

答案很簡單,語言本來就是連接我們和他人的橋梁,你帶給他美好的感受,而他給了你真摯的感情。


以上就是我覺得大多數人常常不知道,常常意識不到的思維誤區。主要來自于這本《蔡康永的說話之道》。若果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原本。

若是覺得有用的話再下面點個贊吧;若是沒有,那么抱歉浪費你流量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