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時間之前的黃金時代

圖片發自簡書App

也許你發現了,2017年4月13日更完《貪婪和欲望的第二個名字》之后,大智在統一哥哥消失了。直到半年后,10月19日,大智又發了一篇《讀書伴我二三事》,其實在那一篇已經可以解答這半年我消失的原因。

不僅是大智,林二這半年面對大學即將畢業的壓力,也非常忙碌,更新很少。統一哥哥沉寂了半年,粉絲掉了一些,但還是留下的更多。閱讀量比起半年前,血崩。看到這一篇,很感謝你還在。統一哥哥兩歲了,但是依然會是一個寡言的孩子,也不知道幾歲才變得活潑,或者一直寡言的活下去。

這半年,我感覺自己處于表達欲匱乏的階段。想看書的很多,想說的話很少,我沒有更多可以說的故事了。與人分享的也都是書里的文字,不想去發表對那些被摘抄文字的看法,更不想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

似乎是認定了,那些文字本身已經表達的通透,如果我分享了書摘,看到的人就該理解了,而不理解的人,也不會因為我的闡釋就變得理解。理解的自然就是同好,不理解的就當那荒野上吹過的風,我不會對一陣空曠的風,聲嘶力竭,試探解釋。

因為體會到了不同人對相同文本解讀的差異,才會更加不想分享自己的感觸,不表達自己的觀點,似乎就不會讓人感覺被我強加了觀點。尤其是,看到新生代很多所謂的作家,寫的都是我想過的寫過的甚至不屑再寫的。更加感覺,心血精力還是該去廣泛讀那些遙遠的時代或國度的相似或吸引我的靈魂。

同時放下的還有攝影,你不看見我再去記錄那些甜美的面孔和四時不同的云朵,而他們都在我心里不會凋落褪色。

比起做一個滔滔不絕好為人師的熱氣騰騰的人,我好像已經籠罩了沉默的暮色,我欣然接受這份底色。新認識的朋友說,總覺得你對一切特別包容,我說,打破了很多的自己,包括暴戾的和怯懦的,到現在,只想有力量的溫柔著。

最近讀完一本書——《二手時間》,分享幾段書摘吧:

蘇聯。這個帝國為何“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2016年是蘇聯解體四分之一世紀,2017年是十月革命一百周年,《二手時間》的出版,將為反思這些震撼全人類的歷史大事,留下一份獨特而珍貴的文化注腳。

認真品味一下作者阿列克謝耶維奇的話:“今天的所有想法和所有語言全都來自別人,仿佛是昨天被人穿過的衣服……所有人都在使用別人以前所知、所經歷過的東西,所以說是二手時間。”她在諾獎頒獎禮上的發言中也說:“充滿希望的年代被充滿恐懼的年代所取代。這個時代在轉身、倒退。我們生活在一個二手時代。”在這些話語中,時代和時間都是可以互換的。只有另一段話比較明確:蘇聯解體后的十幾年,對于許多知識分子來說,“首先是一個大時代被偷走了,然后是他們個人的時間被偷走了。”所以作者的寓意應該是兼而有之。“二手時間”似乎較有文化和形而上的意義。

中國與俄羅斯的歷史性關聯,不僅在于兩國土地天然相鄰,更在于兩國命運的深度相交,兩國恩怨的復雜變遷,還有兩國思想文化的互相影響。

二手時代之前,曾存在的黃金時代,那是充滿信念和希望的每一天。我希望活著的每一天,無關乎外,都是我們自己的黃金時代。

信息爆炸的時代,知識碎片化,文化顆粒化,人人恐慌。有書看,就是好事,這會讓你心安,心平氣和。

統一哥哥會一直成長下去,也許寡言,好在依舊真誠。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