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吹制玻璃歷史悠久,大約2000年前敘利亞工匠發明了吹制玻璃,公元前1000年,古埃及人能吹制出多種形狀的玻璃產品。
如今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可以看到玻璃制品,是一道必不可少的風景線。
機器的流水線生產,低廉的價格導致手工吹制玻璃逐漸消失。人工吹制玻璃全靠手工操作,所以在價格方面相對較高,當然也就具有機制無法達到的工藝和美感。
當你看到美麗的手工玻璃藝術品時你會為它的魅力所折服,但這美麗的背后,生產過程一般不為人所知,讓通過10張圖來了解一下手工玻璃藝術品的誕生!
把石英砂及各種成色輔料經高溫融化撐液態,手工匠人要抵住高溫熔爐的熱浪,將挑料桿放入熔爐中,挑出玻璃液黏在桿子的一端。
在玻璃溶液沒有完全凝固前,要在不銹鋼的平桌面上不斷轉動吹桿,使不規則的玻璃變得光滑圓潤。
將不同顏色的玻璃液體以特有的方式融合在一起,制作出暈染的線條效果。
放到熔爐中加熱,去出適當大小的玻璃液體。
吹氣并迅速的用大拇指將吹桿堵住,另一端的熱玻璃就會形成一個小小的氣泡。
調整形狀直至滿意為止
塑形操作時要控制玻璃的顏色,紅色說明溫度很高,根據不同的溫度,做不同的調整。
冷卻分離,冷卻的時間,玻璃的薄厚,都直接影響著這個過程能否成功,且動作要干凈利落,不然會影響效果。要有充足的經驗,才能做出一個完美的藝術品。
整個作品的弧度,都是由匠人的收來掌控的,吹桿轉動的速度,手掌的弧度,用力的大小決定了這個瓶身的弧線是否優美。
圖片看到的只是手工吹制玻璃的部分流程,卻看不到匠人的付出與堅持,但通過這火熱的玻璃,我們可以感受到,玻璃手工匠人們火熱的心,希望這古老的技藝能夠一直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