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兒子買的書到貨了,光看這書名就夠有趣——《那些古怪又讓人憂心的問題》,很符合兒子愛搞怪的個性。晚間的親子閱讀時間,我和他一起翻開任意一頁,看題目就深深吸引了我——隨機伴侶。
問題更逗比:如果每個人都有且僅有一個知心伴侶,但這個人是隨機匹配的,會發生什么?兒子還小,不大理解知心伴侶是具體什么意思,他大概知道的也就女朋友、媳婦這類的。我心里卻天馬行空、不著四六地聯想起來:如果隨機匹配的話,月下老人的工作也太輕松了!隨便兩個人就能給撮合到一塊。沒碰到是神精病、犯罪分子之類的,是不是就算燒高香了,還要求知心愛人?書中也說了“隨機匹配一個知心愛人,這個想法本身就是有許多問題的。要知道知心伴侶都是人千挑萬選出來的呀!”
但是我關心的是怎么才能找到知心伴侶,假如這個人是唯一的。文章中說道:“正如浪漫橋段中常見的那樣,當你們四目相視的時候,就會認出彼此。但這種情況下遇到知心伴侶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每天與我們眼神交流的陌生人多的可能幾十個,比較宅的可能一個都沒有。”既使假定我們比較外向,每天都會去看幾十個陌生人(已經很多了),其中可能10%的年齡與你相近,那你一生中會看到約5萬個潛在的伴侶。而社會范圍內所有可能的伴侶人數約為5億人(除去同性和老人、小孩),因而找到真愛的幾率只有萬分之一。
想像一下,找不到知心伴侶的人占絕大多數,而找到的與他們一比,就像廣闊沙灘上的幾顆閃閃的貝殼,是極少數的幸運兒。
這個看似荒誕卻有趣的問題,雖然推斷并不嚴謹,但讀者可以從中看到事情的真相:我們夢寐以求的那個“最懂我”的知己,只是大多數人心中一個美好的夢。絕大多數人婚姻或多或少有些遺憾,過著普通、平淡無奇甚至充滿矛盾的生活。這有些殘酷,無數人看不到這個事實,在苦苦尋找,有人是通過更換男女朋友,有的人則是不斷尋找出軌的對象。除去人品很渣的,我想也許他們是為了圓自己的一個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