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前不久與友論及“生活的編劇”一話,友答之——“生活的編劇就是生活,我就是個龍套,一個掙扎的龍套”!不知友是因為何種經歷以至于有這樣的感悟,當然,沒有當事人本身的經歷,體會自然不盡其意。不過,每一個人的經歷都一定會相應的給自身帶來不同于旁人的獨特感受。
近些時日,生活給我帶來的感覺大不同于以往,波動感頻率似有急劇加快的意味,一樁樁事件接踵而至,此未罷,又來之,剛開始我積極樂觀的認為這只不過是給平靜的生活增添的一點調味劑吧!因為生活如果總像平靜的湖面一樣真的話,會乏而無味的吧,然而當生活偶爾遭遇些許苦難之后再次歸于平淡,那么再次享受平靜的感覺自然會是好的。就像那平靜已久的湖面突然被扔進一顆石子,平靜瞬間被打破,現出一圈圈的微波,可慢慢的都會漸行漸遠直至消失不見,重歸平靜,這時再望去,那種經歷過波瀾之后的平靜給人的感覺會更美好!
然而,偶爾的一次波瀾可以視為生活的調味,可當你的生活由平靜的湖面不知不覺轉變為海浪時不時襲來的海面的時候,我想再積極樂觀的初心都會被磨損的罷。
最近的一段時間,生活給我的感覺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猝不及防”!是的,一波未平,一波又突起,都沒有間隙喘氣的時間。經歷多次磨打之后,心著實會漸漸疲累,一種心力交瘁的感覺愈漸襲來,以至于時不時就會自己發問:生活怎么會是這樣?為什么要如此的折磨人呢?
可是,沒有人會給你答案,也許只有走過后續的人生道路之后才會對前行的路有所反思,有所領悟。
有時候人真的需要像彈簧一樣去面對生活的種種,而且勁度系數還不能太低。彈簧,如果一直處于靜態,不經常去進行拉伸的話,會顯得僵硬而笨拙,一旦拉鉤需要承受的力量大了,這個懸掛的過程將不會很流暢。只有時不時的去讓它懸掛不同重量級的重物,它才會有伸縮的變化,才會變得更加靈活以更好的銜接每一個下一次的承重。其實,人也是一樣,只有時不時的去承受一些不同程度的苦難,心智才會得到鍛煉,同時內心才會變得越來越強大,以更好的應對生活的種種變化甚至變故。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將做治學劃分了三個境界,分別是——第一,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西樓,望盡天涯路;第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其實有些境界之分可以適用于多種境況,并且“三”是一個很好的劃分層次,這三種階段的銜接過程類似于數學函數里的“對勾函數”,將其融入生活之中,可以發現其實很多有關自身內在事物的發展大都會經歷這樣的過程,在未經世事之前,所理解的只是普遍層次的高度和深度,當事物發展真正與你的腳步并行,你會懷疑,否定,探索,發問,求知……當度過這個階段,似乎某一個瞬間就突然領悟到了許多,感覺視界好似寬廣了,位置提升了,深度也加深了……深入體會便知。
這個時代是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時代,每天都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創意,思維的碰撞和改變也同步的發生,每天都會有各式各樣的“猝不及防”繽紛上演,一些事物也在此過程中經歷歷練和不斷的轉變。正如一句話所說“太多的生活方式不是已經被顛覆就是正在被顛覆的過程中”,的確是這樣!生活也是如此,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有些東西需要不斷的被顛覆才能更好的生存和順應自身的發展。此番來講,生活中的一些“猝不及防”正是成長過程中的催化劑,因為成長不可能不經歷風雨和磨難,它是要經歷風霜雨雪的磨打和歷練,這樣鍛造出來的自己才會顯得更有力,內心才會更強大。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如果你感覺到心乏,疲累,不要妥協,這是生活的考驗,它在嘗試鍛煉你,看你的彈力是否夠強呢!如果你想讓自己的內心足夠強大,那就不要怕經歷苦難,反而得去感謝一切苦難的降臨,那是上天贈與你成長過程中的財富,也是你將來去實現自身價值所需的資本。
貧賤憂戚,庸玉汝于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