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曾報導“杭州一對80后夫妻,月薪三萬找家庭教師。提供五險一金,朝九晚五,周末雙休,主要職責是陪孩子玩。”
看到這個招聘廣告,估計那些白領哭暈在廁所了?,F在很多有條件的家庭都開始找月嫂、家教,不是他們有錢任性,而是他們認為專業的事情必須教給專業人士,這樣才會往成功的方向發展,往我們自認為好的方向發展。他們把教育孩子當成了工作,需要通過“方程式”來培養孩子的嚴謹和獨一無二;通過“化學反應”讓孩子完美蛻變......而大多數的家長請保姆家教是沒有時間去陪伴,這樣可以讓孩子不寂寞,故而還振振有詞的說出這些冠冕堂皇的話。
我曾了解過一位保姆的工作,每天的工作基本是一日三餐的準備,家居清潔,采購生活用品,照顧孩子,而大部分保姆是將孩子放到玩具房里自己玩。說是帶孩子其實還是讓孩子自己抱著樂高、玩具玩,而且現在有這種情況的家庭還不在少數。
我家鄰居小孩豆豆對媽媽的依賴特別嚴重,在家和阿姨相處,特別乖,歡聲笑語,只要媽媽回家了就各種纏著,一直要求媽媽抱著,保姆帶孩子玩玩具做游戲也不放開媽媽。保姆送孩子去幼兒園,孩子情緒很好,但要媽媽送孩子,豆豆就大哭大鬧,抱著媽媽的腿說:“我要媽媽,我要媽媽...媽媽你別走?!蔽覀兛梢钥闯觯瑳]有媽媽的場合,豆豆是懂事、講道理的;一旦媽媽在身邊,豆豆則相當任性,蠻不講理,甚至大聲哭鬧。那為什么媽媽在與不在,豆豆卻判若兩人呢?
究其原因,是豆豆獲得的“母愛”不夠,導致了豆豆缺乏安全感。隨著現代社會節奏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像豆豆家這樣的情況日益增多。很多父母由于工作的壓力,沒有精力去照顧孩子,大部分都讓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保姆來看管。雖然孩子享受到了物質上的滿足,但在學齡前最主要的還是來自于媽媽的陪伴,而母愛卻是需要媽媽對孩子做到真正有效陪伴才能滿足。3歲以內的孩子正是培養安全感的階段,而安全感的培養是需要媽媽的觸膚情感刺激。
那怎樣才能做到有效陪伴,培養孩子的安全感呢?
首先,家長要意識到,孩子是我們的責任,孩子的監護權不能隨意轉移。沒有人可以代替父母。
其次,做到這一點,我們就可以說一說如何做到有效陪伴,陪伴不是陪同,不是看管,不是物質滿足,更不是說教和監督。陪伴是要全身心的,要融入孩子的世界,接納孩子,與孩子建立起溝通的橋梁,與孩子一起分享他的快樂,他的痛苦,他的煩惱困惑......當孩子需要你的時候,給予支持和幫助,當孩子不需要你的時候,做一個好的聽眾,了解孩子內心的需求,尊重孩子的意愿,信賴孩子的能力。孩子使整個世界充滿了想象力,不要替孩子計劃他的人生,更不要提早用我們成人的規則去影響這片凈土。
最后,就是需要時間了,家長一定要抽出一定的時間來陪伴孩子,與孩子建立一個長期的過程。再多的物質和金錢都無法替代父母的陪伴。孩子成長只有一回,不要錯過和孩子一起成長的每一個瞬間,珍惜陪伴孩子的每一分鐘。
小編寄語:
我們可以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質基礎,讓孩子生活在一個舒適的環境下,但最重要的是父母的陪伴,是父母與孩子心靈之間的溝通,多給孩子一些時間,陪ta一起做游戲,講故事,交流,增進親子間的感情,讓孩子在性格和情感上得到良好的塑造和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