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知識的三種方式

具體說來,用知識和世界打交道,你能做的事情有三種。

圖片發自簡書App

第一種,是你作為一個主流人物,在主流市場中,做出重要的知識貢獻。

比如你作為一個醫學家發明一個新療法,這個療法能讓所有相關的病人都用得上。這種貢獻是你為人類文明創造了新知識。

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你一生之中大概可以指望0到2次這樣的機會 —— 絕大多數人根本沒機會。但是不創造新知識,可不等于你就得放棄主動使用知識的權利。

第二種,是你根據自身的情況,綜合現有知識,給自己定制一個解決方案。

比如尤德考斯基給自己治療頭皮屑就是這樣。他運用網上公開的知識,自己制定治療方案,把病治好了。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機會呢?因為大部分知識針對的都是一般情況。本來每個人都是特殊的,對不同病人應該使用不同的療法和不同的劑量,但醫生每天面對大量的病人不可能專門給你太多的關注!醫生在乎的是程序正確,他會采用最常用、最保守的治療方法,而這種方法并不一定適合你。

我再舉個例子,教育也是這樣。一個班有幾十個學生,老師講課應該講給誰聽?最標準的辦法肯定是按照班里中等水平、甚至是比中等略低一點的學生水平制定教學進度。那如果有個學生學得快,她應該信奉老師的專家意見呢,還是應該按照自己的節奏走?

腎結石是個典型的病,按照固定流程走就行;頭皮屑是個疑難雜癥,那你就得定制方案。

你管不了別人,但是你可以管自己。當然,自我定制對人的要求仍然非常高,你需要具備很強的綜合調研能力。不過在互聯網時代,取得專業知識是越來越容易了。

不論如何,尤德考斯基認為,像這種事情,你可以指望每年都做一次。

圖片發自簡書App

第三種情況,是你能不能在互相矛盾的專家意見之中,選擇一個你認為值得相信的意見。

比如說,日本經濟過去一二十年停滯不前,很多人說這是日本的社會結構問題:老齡化社會,企業沒活力,年輕人沒奔頭,經濟不行是注定的。但也有些專家認為其實沒有那么深刻的原因 —— 原因很簡單:是日本中央銀行的錯誤貨幣政策!這一派專家說,只要日本央行多印一些錢,日本經濟完全可以起來。

那你信誰的呢?像這樣的情況,你再說我水平低,我就信專家的,這種態度就完全沒有可操作性了 —— 現在是專家都不信專家的。

會看球的人不一定非得會踢球。如果你對各路專家的立場、風格、利益所在和門戶偏見有個基本了解,如果你能認識到日本央行領導人面臨的利益格局,你完全可以對這個問題做出自己的判斷。

當然,你仍然不是專家,你的觀點并不是你自己原創的,但是知道采信哪個專家,這也是你主動運用了知識。

尤德考斯基認為,像這樣的判斷,你可以經常有。以我之見,這一切的一切的根本,就是你到底敢不敢運用知識。通過考試發射一個信號,那不叫有知識。高談闊論裝點門面,那不叫有知識。拿知識武器在辯論中壓倒對方,那不叫有知識。

一切不牽扯利益得失的知識,都只不過是智力游戲。

只有當局勢不明朗,沒有人告訴你該怎么辦,錯誤的判斷會導致不良后果的時候,你因為有知識而敢于拿一個主意,這才算是真有知識。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