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半途而廢,往往不是因為事情難度大,而是因為離成功太遠。
首先,對整句話進行精煉理解。半途而廢不是因為事情難度大而是因為離成功太遠。用白話說:就是做了一半,看不到希望,就放棄了。
1、半途而廢,就是事情做了一半,因為種種原因放棄了。半途而廢是介于嘗試都不嘗試就放棄和堅持到最后才失敗之間的一種狀態。最直白的,放棄有三種情況:知難而退——半途而廢——功虧一簣。
先看嘗試都不嘗試就放棄。本質是光有想法,沒有執行。我們對于一件事情,如果只是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而不付之行動的話,那結果就只有百分之一百的失敗。從這點來看,半途而廢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積極意義在于起碼有行動了。從這里就提煉出,如果想做成一件事,必須要嘗試。
再看看堅持到最后,結果失敗了。這種方式提煉出一句話——方向不對,努力白費。體現的是一種全過程都在堅持和付出,但是最后結果失敗了,那無非就是不可抗力或者方向、方法不對。很可惜,但是起碼行動了,享受了整個過程中帶來的勞動成果,克服了種種困難,帶來的體驗一定會對下一次的嘗試有特別積極的意義。
2、往往。這屬于細節性的詞語,往往表現的是一種普遍存在的情況,是被大眾所認可的。這里用往往,就表示可以代表大多數人都認同。
3、不是因為事情難度大和而是覺得離成功太遠。不是。。。而是。。。是對比句式。肯定的是而是部分,也就是看不到成功的希望。
那么就問自己為什么半途而廢,不是因為難度大,而是因為離成功太遠。
難度大,是因為行動了,感受的到。難度大,還是有規律可循的,如果咱們發揮自己的優勢去市調,或通過借力學習借鑒,只要把一件事去想去做到極致,總會有結果。
而希望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人們對于自己看不到結果的東西總是會有各種想象,而想象是基于自己對于這件事的理解上來的。
舉個例子。我們都看過《西游記》,唐僧師徒經過九九八十一難,取經路上不可謂不難,最重要的是不斷地去克服困難;再舉個紅軍長征的例子,紅軍長征的時候是不知道后面還有多少困難在等著的,是看不到成功的希望的。那么堅持走下去,抱著走向成功的希望是最重要的。
職場里,有多少人堅持努力了很久很久,克服了許許多多的困難,眼看著就要熬出頭了,結果因為長時間看不到希望,自己把自己嚇住了,最終選擇放棄。
在職場里,我們想要成功,必須要遵循的法則之一就是:剩者為王。無數人被自己嚇倒在龍門前,白白失去了化身為龍的大好機會。所以,要保持良好的心態,保持對成功的渴望,讓自己生存下來,最終才有可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