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了這么久的讀書,在即將進入分析閱讀之前,我們有必要回顧一下,關于讀書,我認為有三個問題需要弄明白。
第一,讀書難不難?
很多人說讀書難。讀不進去書,心沉不下來,難以跟隨作者的思路,沉浸到書中去。這對于已經習慣閱讀的人來說,已經不是一件難事。但這依舊只是被動地閱讀。蒙田曾說過,“ 初學者的無知在于來學,而學者的無知在于學后。”這句話你仔細思量,就會明白。如果缺乏自己的思考,則盡信書不如無書。前面我們已經知道,主動的閱讀,其實是一個不斷主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別的不論,單是讀完一本書之后,列出書的大綱與脈絡,回答上回提出的四個問題,就要求讀書人能夠完全理解,深入分析,這是一項巨大的腦力活動。以此標準,讀書,當然很難。
第二,困難的事情怎么做?
但是我們既然要讀書,要想有所收獲,就得迎難而上。最好的辦法其實是:讓習慣幫助我們。如果我們有過認真學習一門技能的經歷,就會發現學習,是逐漸形成必要習慣的過程。當我們剛進入一個領域,什么都不明白,只能一個概念一個概念地琢磨,從基礎做起。到了后來,隨著熟練度的提升,各項規則、制度都融會貫通了,也便好過了。讀書也是這般,我們要養成一個好的讀書習慣,通過長期堅持,成為一個主動的閱讀者。
第三,培養哪些習慣?
(1)不動筆墨不讀書。邊讀就要邊寫筆記,記下自己的思考。
(2)不帶問題不讀書。要能夠輕松回答出經典四問。
(3)不能踐行不讀書。讀書還要用踐行去驗證。
主動的讀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們找到了正確的方法,剩下的便是持之以恒地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