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是童年時光里最美的人,歲月請你對她好一點||詩與遠方

外祖母沒來之前,我仿佛在黑暗中昏睡。自從她在我面前出現之后,我那顆沉睡的心就被她喚醒了;她引導我看見了光明,她使我把周圍的一切都聯結了起來,編織成了一個色彩絢爛的大花環。沒過多久,她便成了我終生的朋友,成為最體貼我的人。她對我非常了解,我也對她非常尊重,她對世界、對生活都充滿了無私的愛。這種愛使我感到充實,使我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崢嶸的歲月里努力奮發,使我在艱難的日子里永遠堅強。

——高爾基《童年》

- 關于作者 -

斯瑪克西姆·高爾基

(1868年3月16日—1936年6月18日)

前蘇聯作家、詩人,評論家,政論家,學者。

原名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出生在社會底層,因家貧失學,后自學成才。

列寧稱他為“無產階級藝術最杰出的代表”。

主要著名作品與小說有:《母親》、《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散文:《海燕》。

其中,《童年》以他童年時代的真實生活為素材創作而成,從中可以了解一位偉大作家的成長經歷,也得以透視彼時俄國的民俗習慣、風土人情等。

蘇聯文學有著非常濃厚的時代和民族特征。

在《海燕》中,高爾基發揮戰斗民族本色,無所畏懼的吶喊: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讀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則會再一次感受到這個民族的苦難:“被沙皇統治的我們好苦啊!”從作者的經歷中,也更能明白他們堅韌不服輸的民族性格從何而來。

高爾基生在俄國沙皇時代,那是一個黑暗的人剝削人的階級社會。在這個社會里,高爾基度過了困難的、充滿痛苦的童年。但是,苦難的生活,卻對這位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的成長給予深刻的影響。他從小就從外祖父、兩個舅舅等人的身上看到了殘暴、吝嗇和庸俗的市儈作風,他痛恨這一切。同時,他又從正直的年青工人伊凡、勤勞的老匠人格里哥里,特別是從無私的、慈祥而勇敢的外祖母那里,受到深刻的教育,使他從小就懂得痛恨壓迫,痛恨剝削,同情受折磨的勞動者,逐步形成他堅強的敢于反抗舊世界的革命氣質。

讀高爾基時正值初中,很多文字和情節已經不記得了,但總記得《童年》里面有個可敬可愛的外婆。

外祖母坐在窗戶下快速地織著花邊,線軸快樂地打擊著,密密麻麻插滿了銅針的枕頭在春天的陽光下像金刺猬似的閃光。

因為我自己也有一個超可愛的外婆啊!跟書里很像。

外婆老到滿臉都是摺,笑起來的時候分外溫柔。松軟的皮膚和發胖的體型,都使得外婆的模樣變得可親,一點不像是媽媽口中稍顯嚴厲的樣子。

外婆是本會說話的故事書,在夏夜躺著看星空,聽外婆搖著蒲扇,講牛郎織女隔銀河相望的故事,偶爾有流星劃過,這個畫面后來在回憶里變得美到不像話。

外婆會講當她自己還是小女孩時候的故事;會唱她十幾歲時登臺唱戲曾唱過的歌謠;會告訴我這張小床曾經是我媽媽的睡榻,那本舊書是曾經舅舅上學用過的課本;她從不講愛情是什么,卻一遍遍講述她和外公這些年相濡以沫的小事;她叫我出去玩,自己卻一刻都閑不下來,農閑時會戴著老花鏡像曾經她自己的外婆那樣納鞋底、繡花……

或許這樣的言傳身教就是最好的啟蒙吧!

人們常說隔輩親,打罵過媽媽和舅舅的外婆,卻對孫輩寵溺無比。雖然還是會被強制午睡和關到房里做作業,但其他時間幾乎有求必應。去外婆家永遠有糖果,可以看電視,可以去水里游泳。

她尊重小孩子對于這個世界的好奇心,在某些時候作為同謀者的她變的像個狡黠的少女。我們摘回來的野花野草她不會扔掉而是好好收藏,傍晚挑水回來的時候還會在水桶里藏一朵池塘里開的正好的荷花。那朵荷花便是我在童年里收到的最好的禮物。

高爾基的童年非常短暫,只有十歲便早早結束,只身來到紛亂的人間。他的童年里,記錄了外婆鮮有的幾次掉淚。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

外婆捧著小阿廖沙撿破爛賺來的50戈比哭了,一滴混濁的淚水掛在她那大鼻尖兒上。

我不知道外婆是心疼小阿廖沙的過分懂事,還是因為祖孫倆終于可以獨立謀生對抗命運而喜極而泣。

一定是百感交集的吧。要知道,外婆是經歷過家暴和各種糾紛以及火災都臨危不懼的人啊。

這樣夾雜著辛酸、苦難和美好親情的童年,讓人動容。

有一天,我們會告別童年。

當我們長大,便去單槍匹馬去追求詩與遠方;與此同時,舊時光里的老人們卻漸漸腳步笨重,直至再也走不動了,只能用那雙漸漸渾濁的眼睛看著我們的背影漸漸走遠。

歲月啊,請你慢些使用手中的刻刀吧,對她好一點。

至于天使,只要心地純凈時,天使就會出現。

——高爾基《童年》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