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隼的博客文章上看到這篇推薦的文章合集,《詹宏志談學習與閱讀》。 在網上電子書怎么都沒有找到,最后在豆瓣上發現了這篇全文。 詹宏志是臺灣著名作家,出版人,文化企業家。主要講了詹宏志對讀書的態度,方法以及讀書帶給他的意義等。在《 一生的讀書計劃》這節中,很多關于世界經典的部分,比較難消化。我現在還是比較適合一些通俗易懂的實用類書籍。 其他部分,作者對讀書的一些看法對我有了很大的啟發,受用的段落摘抄如下。
1、早起閱讀:十二點睡,四點起來,一直維持了二十年。當然晚上也會讀。
2、閱讀習慣與方法:一部分是某一段時間,可能三年、五年,對幾個題目充滿好奇,我會比較有計劃地找相關書籍來讀,尋找淵源、建立自己的理解脈絡。第二部分是放縱自己看吸引我的題目,不管它有什幺意義、用途。
3、真正的閱讀:很多人看書是因為覺得應該看書,而不是真的喜歡看書、想跟書做交流。真正的閱讀,是要和作者come to the terms,跟作者討價還價,這樣才能真正得到東西。如果只是聽作者單方面地說,那只是鸚鵡一般的知識,不是真正的知識。
4、怎么看網絡閱讀,以及電子書這些東西?
電子書可以說是印刷形式上不同的書,但Internet就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跟電子書比起來,那是一個更大的存在,像是一本非常大而豐富的書,有一萬頁但是沒有編頁碼又散落一地,網絡是比我們過去熟悉的印刷的世界更大的知識跟信息的來源,但處理能力比書麻煩得多。如果沒有好的訓練,網絡的幫助其實很小,只會讓人迷失。
5、讀書的態度:"一生的讀書計劃,不是指這一生要到達的目的,而是指每一個人生階段都有一種讀書生活,每一個階段都跟書有關系,讓這個關系顯得自然、顯得無憂無慮,讓我們和讀書的關系,不帶有太多的功利色彩,使我們透過書而經歷不只一種的生活。在書中你可以有前生今世,可以經歷柏拉圖、孔子的生活,經歷未來、經歷不止一世,而有百世、千世、萬世,書的力量就在這里,它的耐性與韌性,我覺得是人和讀書最美好的關系。"
6、如何博覽書籍?
①增“快”的方法:讀書“快”,相同的時間也就讀的多。但讀書快和速讀不同;速度是眼睛快,而不是思考快。閱讀者要懂得“檢查閱讀”的方法,又稱“略讀”或“預讀”,目的在于盡快掌握一本書的類別,作者企圖,書的結構和基本論點。
②增“多”的方法:讀書時間”多“,讀的總量也就多。多利用每天的5分鐘,10分鐘的零碎時間。
③增”久“的方法:讀書是持久戰,耐力戰。相信積累的力量。
7、讀書的意義:就是要把我們的經驗從個人的局限里脫離出來。你不需要經歷全世界所有的事情,因為有些事情很多人經歷過了,他們曾經把經驗書寫下來,他們在你前面思考過,你站在他們的肩膀上,可以很快明白這些問題的本質,明白你要思索的這個議題,你有機會往前進。如果你是一個學者,你的工作就是在這個理論基礎上,進一步思考這個理論;如果你是世界上的實踐者,當然這些理論應該有機會在你身上跟世界作一個對應,作一個實踐,用它來實踐來驗證這個理論,或者用它來修正這個理論。這是知識進步的意義。
8、讀書的意義:讀書可以防老,當年華老去,‘書’就是最好的朋友,讀書的樂趣是愈老愈進入狀況,累積愈厚。很多娛樂是年輕的時候有趣,年老了,只證明你自己衰老而已,但讀書卻漸入佳境。
(還要繼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