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十秒法則
? 讓別人記住自己或者自己產品,不需要長篇大論,抓住三十秒,快速表達重點,會比大堆理論更重要。
深刻不?
? 上課的老師通常會在新課開始時,花時間介紹ta自己的經歷,課程規劃以及這門課的意義,其中又有不少老師會在自己經歷上收不住嘴,滔滔不絕地講近半節課,然后很多同學開始神游,什么時候進入重點也不知道。
? 講經歷是為了什么?——為了讓同學對自己有所有了解。
? 講課程規劃是為了什么?——為了讓同學能夠明白后期內容,能夠配合。
? 講這門課的意義是為了什么?——為了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增強主動性。
? 但是,這三點不需要花大段時間,三十秒法則告訴我們要盡快進入主題,輔助理解的內容少提或者不提,這樣甚至更能抓人眼球。
2.邊際點效應
我想到了這張圖
? 在一定范圍上的努力會帶來比較明顯的好效果,但超過某點后,所有努力所帶來的好影響會降低甚至增加了負面影響。
? 考試前臨時抱佛腳的人很多,但特別是考前幾分鐘內復習的同學很多,我曾經也這樣,但對比復習和不復習,我發現在臨考前靠一會兒或發會兒呆的效果會更好。
? 因為大腦得到放松,做題更容易進入狀態,特別是數理化方面的。
3.考倫波法則
?
聲東擊西
? 小明:“能幫我個忙嗎?可以幫我拿個快遞嘛。”
? 小紅:“不好意思,我現在要和別人吃個飯。”
? 小明:“很遲嗎?”
? 小紅:“有點遲。”
? 小明:“好吧,那你快去吃吧。別讓人家等急了。”
? 小紅:“嗯呢。”
? 小明:“如果你吃完飯有空的話,幫我拿下,謝啦。”
? 小紅:“嗯呢。”(啊,剛才我說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