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位小伙伴來說我的總結分享很棒,問我是80后還是90后(美女,你真會講話哦),哈哈聽到這個,我能不開森嗎(權當我的文字透出的俏皮勁顯嫩),美女說我的總結給了她很大啟發(fā),她已經(jīng)開始渴望學習和成長——這是最能讓我開心的,我希望我的學習和改變,不僅讓我的人生真正快樂,還要能影響更多人早日擁有更多快樂。
我后來也想了一下,美女之所以沒想到我是70后的原因,應該是跟我以前一個通識吧:一個40出頭的大媽應該閑時打打麻將、逛街買衣服、上美容院做做保養(yǎng)...即便不燒錢,也該是另一幅形象:圍著灶臺轉或陪孩子學習培優(yōu),唯獨不該是這么愛學習的“款”吶。
于是,我在回家路上想了想我為什么要學習。簡單一句話就是:成不了專家,做個有學問的人也是蠻好的呢。因為可以很酷啊——我不想做那個大驚小怪的人,我要做見怪不怪的人;我不要做熟視無睹的人,我要做見微知著的人。
那想成為有學問的人,就需要積累知識,想著想著,我對每天寫總結又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
1、總結是大腦的延伸。信息爆炸的當下,見著好文章就收藏(我也曾這樣),收藏了就成自己的知識啦?顯然不是,何況你的這個收藏夾似冷宮吧,多數(shù)文章就是冷宮里的“收藏甲”,被你寵幸不到三分鐘再也沒被翻過牌子。而總結不僅是一個知識收藏、存儲的過程,最關鍵是一個思考的過程——在這個思考的過程中,一旦發(fā)現(xiàn)新知識和已有知識共同點,這個知識就會長到你的腦子里,徹底是你的知識了。
2、總結不簡單。給三個選項你:讀一本書、寫一篇總結、寫一篇讀書筆記,你會選擇什么?顯然,都不愿意選擇寫總結,因為寫讀書筆記可以摘抄加以概括,基本就成了,相比較而言一篇有效的總結最費腦最難。難在:總結要和自己產(chǎn)生鏈接——將新知識和自己已有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并產(chǎn)出可操作性的行動(方法),這需要你動腦將知識、經(jīng)歷,拆開、撕碎、再重新糅合,提煉成自己的東西,簡潔清晰表達出來。
3、總結提升內(nèi)力。理解知識需要總結,使用知識也需要總結,經(jīng)歷一次次新舊知識的關聯(lián)和類比,可以極大提升思維能力和思想內(nèi)力,最終實現(xiàn)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的目的。
對“總結”認識的越多越深,愛它的同時壓力一并也增加了,接下來每一天的總結會越來越難寫吧?趕緊寫下最近的體會(算不上方法的方法):
1、印象筆記得用起。發(fā)現(xiàn)有些時候靈光一現(xiàn)的東西(幾句話感悟、一個主題、一點認識),以為過會兒也會記得,正好可以寫到總結里,結果想不起來了,所以不要再犯這個“道理都懂然并luan”的低級錯誤了,印象筆記APP有語音功能,不方便手寫輸入時,就錄音嘛。特別是聽書后,錄一段3-5分鐘感悟和思考,回頭再把錄音整理成文字。
2、要鍛煉要運動。很認真的說,腦力需要體力(精力)來支撐,昨天還說再等2周,女兒中考結束開始夜跑鍛煉,看來得提前安排室內(nèi)運動,除了20分鐘瑜伽,再加30分鐘KEEP初級操,明晚開始,這樣也可以提高自己寫總結的效率,不然一篇總結可以坐著寫2小時(一會兒神游一會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