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健全的孩子更能有大出息

能設身處地想別人所想,并樂意為別人提供幫助的孩子,有大出息的幾率會高得多。

那天兒子有點不舒服,下午請假。我去給他取書包的時候,值日的同學們剛打掃完,個個滿頭汗水。

我一走近門口,一位小女生笑瞇瞇地跟我打招呼,并領我來到兒子座位旁;然后就把他的書包拿出來,把書和作業本裝進去;并一邊告訴我哪門課是什么作業。

我知道那是個優秀的孩子,但平時跟她媽媽不熟;沒想到她情商如此之高。

剛干完活兒,換做一般的孩子,喘口氣還沒來的及呢,再說又不熟。

然而這孩子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他們常常輪換座次,我肯定不清楚兒子坐哪里;不知道有什么作業要完成;然后就把我需要的這些事全幫我做了。

這樣的孩子走到哪里能不受歡迎呢!

而另倆娃,我和他們家時有走動的,你去的時候他們該玩玩,不喊他們,連招呼也不會打;這會兒更是像沒看見,我喊他們名字,才哼哼一聲就各自玩兒去了。

學習好壞不論,孩子們以后的路子,單憑這些小事兒,你就想象得出,哪個娃走得會更順些。

媽媽,對不起,我又得買筆了。

中午我回教室,發現幾只好用的筆全不見了。

還有一位同學,筆盒、好的筆,所有維尼小熊文具,都丟了。這些東西兩百多塊錢都不止呢。

老師很生氣,說會調攝像頭查出誰干的。這樣的事情已經發生好多次了。

喔喔哦,那你明天先從弟弟這里借幾只筆用吧。

不過,媽媽,后面你不要問我是誰干的。你問我也不會說呢。

當然。我覺得你不應該知道是誰干的。老師處理好這件事情就對了。至于歸不歸還丟了的東西,你也不必在意。

好的,媽媽。我懂。如果誰干了這樣的事兒,班上都知道了的話,TA一定特別難為情的是吧。

是呀。所以就到此為止,后面不再發生類似事件就好。

十幾歲的孩子,已經有很好的同理心了。

盡管周末她跟爸爸專程去買的筆,都是十五六元一支她自己挑選的;這一下子四五支全丟了,她不心疼是假的。

但她首先顧及的是”作案”那個孩子的自尊心,

她希望即使是做了錯事的孩子,也能被好好對待,不要留下心理陰影。

對于孩子這種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的品格,我由衷地感到欣慰。


然而,現實生活的粗糙,往往會擊碎孩子純真的夢。

昨天下午三點左右,一條微信在媽咪圈一下子炸開了:

一位精神不正常男子,藏有刀具,逃離家人的看護視線。

媽媽們第一時間跟自己孩子所在學校的老師聯系,確保都通知到了門衛;

然后就是自己或趕緊張羅讓親人、朋友到學校門口等孩子放學。

平日娃自己回家的,這會兒即使自己趕不回來,也托老師把娃留在學校、托鄰居替自己接回家,就是千萬不能讓娃單獨行動。

是啊,萬一呢!

我初一的孩子課后要過天橋上補習,那可正是精神失常人士的活動范圍啊!

我決定四點就等在兒子的小學門口,把他送回家;然后再到女兒的中學門口,把她送去補習機構;補習完再去接回家。

外面淅瀝瀝下著雨,這突然多出來的任務叫人惱火,但只有那么做才能安心。

就這會,微信上傳了警察把精神失常人士”捉拿歸案”的視頻。

畫面上的男子十分年輕,被荷槍實彈的一隊警察解押著,腳下輕飄飄的,眼神空洞洞的。前后左右,武裝警察不下二十人。

Word天!

完全是抓捕罪犯或追緝恐怖分子的架勢啊!!

就是正常人,身處這樣的場面,也得被嚇得精神出竅了吧!

更何況他本身就神經有毛病啊!

有沒有想到,精神病人受到大刺激會有怎樣的后果;有沒有想到可以以便衣著裝尋找,然后把他控制在安全的地方而不被他覺察,通知他的家人來把他帶走?

對于這樣一位隨時會捅婁子的病人,似乎沒必要考慮他的感受了。

畢竟在極短的時間內捉拿了他,釋放了放學時段籠罩在家長頭上的惶恐陰云。

精神病人非常人,還能指望誰能給他人道的關愛和對他病疾的考慮嗎。

我們的社會,目前能做到的,止于此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吧:在極短的時間內消除了不確定因素對公眾可能造成的傷害。

要求以同理心為一個病人考慮,那實在是太高了。

然而現實生活中,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卻是養育中不可或缺的功課;

甚至比起孩子的學業優異與否,良好的同理心在孩子人生路上所起的作用,更為重要。

同理心,就是進入并了解他人的內心世界,并將這種了解傳達給他人的一種技術與能力。又叫做換位思考神入共情,即透過自己對自己的認識,來認識他人。

即于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

簡單歸納,就是那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種對別人想法產生共鳴,對別人的感覺感同身受;從而避免語言、行為上給對方傷害的心理行為。

同理心,是情商(EQ)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原則上包括:

1.我怎么對待別人,別人就怎么對待我。

2.想他人理解我,就要首先理解他人。將心比心,才會被人理解。

3.別人眼中的自己,才是真正存在的自己。學會以別人的角度看問題,并據此改進自己在他們眼中的形象。

4.只能修正自己,不能修正別人。想成功地與人相處,讓別人尊重自己的想法,惟有先改變自己。

5.真誠坦白的人,才是值得信任的人。

6.真情流露的人,才能得到真情回報。

孩子班上有一位女生,高挑白皙,長相可愛,然而她卻是全班同學的公敵。

老師、家長都教育孩子們,要團結小朋友,對任何人孤立、貼標簽,都是不對的。

然而,孩子們表面答應,卻還是不喜歡和那個女生有接觸,更不要說一起玩。

為什么呢?

因為她上課太隨便;講話、擾亂他人;下課不論別人在做什么,她自己想要的話就搶、就擠,就蠻橫介入。

她喜歡的書,直接一把就從其他孩子那里搶過來。她戳戳這個惹惹那個,孩子本來思維就欠周全,一不小心就干起架來;

她又以弱者的姿態哭著去告老師;即使一幫小朋友都說是她先惹的別人;可她本來就招人嫌棄,老師哪里還能說她不好,只是勸小朋友們要跟她好好相處。

于是男生女生,都像躲瘟疫一樣躲著她。

一次家長會她媽媽沒到會,我坐在她的旁邊;還沒開始,我請她把抽屜里的課外書借我一本看,她敵意地瞪我一眼,不理我。

為了了解她的一些性情,我故意堅持從她課桌底下拿出來一本書,說阿姨特別想看這本呢,阿姨知道你是個樂于分享的大方的孩子,你會同意借給阿姨看一看的是吧。

我友好地跟她溝通,然后笑著翻開第一頁;她略有遲疑,接著卻以極快的速度,一把奪下了我翻開的書,氣哼哼地塞回了自己的桌洞。

我實在是沒有想到,原來這孩子竟然一點兒也沒有共情、敬畏、協作、分享之心啊!

作為家長的長輩,她不知道該有起碼的尊重;

家長在試著跟她溝通一些事情,她卻沒有理解和協作的能力;

她死守著自己的東西,即使一本書,別人看一會兒不會少一個字,她卻愣是不讓別人看;即使人家跟她好好說,跟她借,也不行。

我回想起一路去運動會場的時候,所有的男生女生都不和她同排列隊;

也沒有人跟她分享小零食。

她孤零零地呆愣著,然后就用暴力擠入別人中間;或一把抓過別人的零食。

我回想起多少次,接孩子的時候,她媽媽訴說著自己孩子的不幸,又被誰誰誰排擠了;

我一直以來對這個孩子的同情心,這會兒卻變成了一種莫名的哀傷和無奈。

她沒有一絲為剛才奪走我翻開的書感到歉疚,毫無表情地翻動著另一本,卻顯而易見,什么也沒有讀進去。

她處于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拒絕別人的善意與溝通;對所學的知識、所處的環境,有著本能的排斥和無感,以至于學習非常差,且時時惹怒別人,從而引火上身,讓自己麻煩不斷。

我分明感到,這個孩子與她所處的學校環境格格不入,她十分迫切需要的是心理方面的援助,而不是強留在班級上,讓事情變得愈來愈糟。

然而,她的母親似乎根本意識不到這一點,見過幾次面,跟她委婉地建議過;她依然喋喋不休地抱怨著,都是人家容不下她的孩子。

嬰兒一生下來,突然離開封閉的恒溫的飽足的天堂,是極沒有安全感的。

是母親隨時隨地的哺乳、擁抱、撫觸、愛憐,讓TA感到溫暖、安全和強大,從而一點點學著接受和融入周圍的環境;

幼小的時候沒有被母愛包容,沒有得到很好滿足的孩子,漸漸長大后,那種深入骨髓的欠缺感,會使得TA想方設法去獲取物質上的滿足和別人的關注;

同時死死抓住手里的東西,哪怕一絲一毫,也不想和別人分享。

TA的心是那樣的貧窮,就像永不饜足的黑洞,拼命地吸入一切可以觸及的東西,卻永遠也不能填滿。

一個極端自私自利、自我中心,拒絕和別人交心的孩子就這樣逐漸長大了。

在學校里不能解決的問題,到了社會上只會成倍地被放大。

到時候太多的挫折,極易促使TA成為一個問題少年;亦或為了逃避,宅在家里,與家長死磕,啃老到底。

清晰地記得,小的時候母親的教導是:

你讓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人心都是肉長的,兩好才能趕一好;

吃點小虧窮不死,愛貪便宜害死人。

得饒人處且饒人,莫圖痛快寒磣人。

這些樸素的話里,包含的就是同理心這個極其重要的道理。

從年輕到年長,妯娌街坊之間,母親都處得極好。現在我和孩子們回鄉,即使搬到了鎮上,原來的老街坊都會聚了來,帶著地里新鮮的出產,聊家常、吃團飯,好不熱鬧。

都說大都市人情淡漠,然而我和鄰居們從來都是相處極好的;甚至各自家的鑰匙都留一把在對門。

幾年下來,知根知底了,忙起來趕不回的時候,幫忙照應孩子們吃飯、作業,就像親人一樣。遠親不如近鄰,都拿對方當親朋待,關系自然就越來越好。

養育一個有良好同理心的孩子,比起學業的出色來更為重要。

即使學業稍差,TA大些了懂得自己努力了還有很多奮起直追的機會;社會是所大學堂,TA甚至會在某些方面比讀書好的孩子更能取得成功。

然而,一個自私自利、毫無同理心的刺頭兒一旦養成,即使學業好,TA的人生都不會順到哪里去;

處不好與同學的關系;更搞不定和同事的關系;一旦走入婚姻,問題更會多得如一團亂麻。

同理心欠缺,將為孩子不幸的人生埋下一顆災難的種子;而它的始作俑者,只能是孩子的原生家庭。

非常有必要,在關心孩子學業的同時,當父母的更應該關心,孩子每天是否都生活得充實而快樂;

在孩子抱怨小伙伴、抱怨老師的時候,當父母的要心平氣和地引導TA察覺自己的短板與不足,拿同理心去理解和包容;去關愛、分享和付出。

畢竟只有在別人感覺到孩子的友情大度的時候,TA才能在不同的團體中收獲到真正的友誼和關愛。而這些,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養分,是家庭所給不了的。




P.S. ?本文為作者原創;轉載請告知。圖片來自網絡。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婚后四個月,經常考慮要孩子的事宜。身邊普遍存在的各種教育焦慮一直縈繞在耳邊,像緊箍咒一般。 也許家傳是老師的基因,...
    小菜一碟003閱讀 251評論 2 0
  • 之前罌粟姐姐推過一篇文章Excel中SUMIF函數的10個高級用法!超級經典~,有小伙伴回復說:“還是SUMPRO...
    罌粟姐姐閱讀 7,935評論 32 251
  • ㈠紛紛紛紛紛紛紛,惟落花委地無言兮,化作泥塵;寂寂寂寂寂寂寂,何春光長逝不歸兮,永絕消息。 【你晚年寫下《...
    棠聿閱讀 378評論 0 4
  • 【鼓勵孩子最有益的話】1.無論何時都不說謊;2.每個人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3.自我約束是對自己負責;4.罵人是一種...
    遠芳閱讀 300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