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此次出行,竟是我心心念念的蘇州,學習地點竟然是蘇州大學,一周的學習,兩大感受:一個是還沒過癮,竟已結束;一個是學習一結束就開始瘋狂想念家人。
? ? ? ? 見識了如此多的大家,如此厲害的老師、前輩,領略了這么多的頗有見地的學識與大智慧,真好!不虛此行,基于習慣,決定寫一寫,整理一下感觸,當然這也是為了完成學校布置的工作所需,一舉兩得,何樂不為。
感觸1:于潔老師的課,讓我篤定了作為一名班主任,唯有“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是第一重要的,而我們所謂的成功排在第二,教育無痕,用心良苦,用情至深,在班主任工作中,要認定自己,堅持自己的初心,走下去,做下去,坦誠、平等地對待每個孩子,每個人來到人世都有他的獨到之處,陶行知先生曾說過:“人為大事而來?!庇肋h不要在門縫里看人,做一個言傳身教、熱愛生活、善于觀察的老師,為孩子的未來著想,堅守自己的那份小小的家國情懷。當然,今后工作中要盡量學會整理、記錄,要再進一步讓每個孩子在班里都更好的找到一份存在感,要不斷的學習,注入新鮮血液。
感觸2:兩節高科技的課程,讓我了解了一個全新的世界,慕課,PHET,盒子魚,洋蔥數學,為知筆記,視+AR,NObook,朗讀女,草料,iSpring界面演示......各種方便我們工作生活的軟件,直到18號沈先生的《從環境到智慧》,徹底顛覆了我對高科技的觀念,之前總認為是高科技讓人類變得冷漠,彼此疏遠,人手一部手機,聚會、工作、甚至家庭,相處的模式都因智能而冷清,就連我最愛的友人間的書信也被科技取代,所以我排斥它,甚至有些討厭它,我的手機僅限于電話、短信、微信,通常情況下還靜音,呵,不到逼不得已,我一般不會主動觸摸它,這也是一般很難聯系到我的原因,這也是我工作中辦事老是慢半拍甚至滯后的原因,我很抱歉,我不喜歡這種人與人的相處方式,每天要面臨一堆可能跟自己幾乎沒關系的信息,還有一堆這樣那樣的群消息,可惜的是我并沒有因此而產生幸福感,我沒有感到被關注,我沒有感到我的朋友原來這么多,偶爾還會因此產生那么一絲孤獨感,信息這么多,竟然無關我......這次學習,讓我有了觀念的改變,我要學會做一個智慧的人,我要適應大環境,巧用科技優化我的生活,比如工作中,要多學習,這次沈先生就讓我知道了,外出作課時,或者用他人的學生作課時,一定要先摸清孩子的基本情況,他們的日常表現、知識點的儲備,與課程本身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再者,課堂中出現了不可預控的問題時,除了日常修煉教學應變能力外,如果有必要還需課下用心解決問題,并且時間節點必須在下節課之前解決,盡可能的保持每個孩子的求知欲,也為對得起老師這個稱謂;生活中,讓科技融入自己的生活,滴滴、網購、出行前攻略、支付寶等等等等,我要敞開懷抱迎接它們,開啟我不一樣的生活之旅~
感觸3:張翔老師的《班主任班級管理:走心與技巧》,收獲挺大,作為一名教師,這輩子很難有幾次值得驕傲的事情,但我們還是要去做,不是嗎?游戲中讓我們學會了更多,在講課過程中,最重要的不是我對這個班講了什么,而是我對這個班的多少個孩子講了什么,要學會從情感上接納每個孩子,完成一種情感關系的鏈接和維系,這點我挺感恩自己接觸心理學的^_^再者,我要學會觀察每個孩子,觀察力!還有談話的拓展力,總之要學會在情感維系的基礎上善用技巧,做一名智慧的班主任。
感觸4:雖然之前有諸多感觸,但還總覺得不夠完整,有缺憾在,又不曉得缺了什么,最后兩節課的到來完整了我的學習之旅,余同元先生的《國學中的信仰與修養》、夏駿老師的《基于影響的教師語言溝通藝術》,真是震撼,之前的幾節課出發點多是個人成長層面的,余先生的課則站到了人生的另一個高度,境界、格局都放眼于信仰,落腳于修養,所謂信仰是一定要懷有一顆敬畏之心踐行的,它是文明、文化的標志,它是一個人基本的生命力,它與修養一體兩面,內明外用,知行合一。余先生從國學的生命信仰著手,為我們講解了天地大德、萬物輪回,為我們講解了知善知惡是良知,為我們講解了何為真正的孝道,對于老人我們要“順、養、敬”,你又做到了幾層呢?對于友人,我們要“孝義孝德”,對于弟兄,我們要“孝悌孝治”,我們又能做到多少呢?先生還讓我們了解到國學中博大精深的修養之道,中醫風水、經典誦讀、心理修養、人格修養,哪個不是致勝,可我們有真正了解的、繼承的又有多少?從先生的口中見識到了國學的博大精深,人生格局,待人接物,修身養性,道法自然......受益匪淺!不過也有不敢茍同之處,關于信仰,還是要學會尊重,嘗試接納,但切記妄加評論,因為信仰是很嚴肅、很認真的一件事。還有,老先生的普通話稍稍遜色了一點,好在先生準備的字幕是方塊字,要不然,這么精彩的洗禮我是無緣了。由此看來普通話真的很重要,語言的通暢真的很重要,同樣重要的還有語言的溝通藝術,所以就有了夏駿老師的結題之講,夏老師的講座讓我知道了,真正的藝術都是簡約的、質樸的。他的課件都是簡約的質樸藍,相間變化,加上白黃兩種字體,簡約而震撼,處處用心。夏老師讓我知道了,語言的表達最重要的是與聽者的需求要息息相關,才會具有吸引力;用事實說話,描述事實,傳達你的用意,陽光面地關注、切入,才會具有說服力;用精神召喚精神,以情感情,以情帶情,才算具有感召力;入其耳,入其心,化其行,具有影響力,才是語言的最好境界,最高追求。關于課堂語言,要自然天成,構思精巧,文化濃郁,要順承學生的天性,巧妙地引導他們找到自己,找對自己,成長自己,作為老師的我們,亦如此。再者,文化濃郁,即是返璞歸真,說的像人話,才是真的有文化,巧用類比,聯系生活,教育孩子于無形,而不是說一通大家都聽不懂的話,顯示自己有文化。
? ? ? ? 課已上完,我卻意猶未盡,期待下一次的碰撞,此行最大的感悟就是觀念的改變,關于高科技,關于大家,關于教學,關于生活,都有!我要劉姥姥,一個與時俱進的劉姥姥,既要保持劉姥姥原本的快樂善良之心、對生活的熱愛之心,又要保持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學會接納、應用高新技術方便自己的生活,我要做本真而時尚的劉姥姥。
?
? ? ? ? 一瞥眼看到了我們學習用的布藝手提袋,忽然想起,怎么可以漏掉一個重要的環節,感謝??!這可是夏老師教我們的套路哈!真不是個好學生,雖然是套路,但也可以是真心話的套路,當無意間看到其他學校領取的塑料材質的袋子時,才恍悟,原來我們的學校為我們做了這么多,這只是一個小細節,或許學習的審批,課程的安排,等等諸多方面學校都為我們做了許多,只不過他們沒說而已,在這里,真心的謝謝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