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今天看朋友圈,大學同學在朋友圈發動態,說女兒上幼兒園了。這本是個皆大歡喜的事情,上學是一個全新的階段,可以認識更多的朋友,開始接觸新世界。卻在為女兒不肯上學而煩惱。
? ? ? 這也許是每個小孩子都會遇到的問題,初到一個陌生環境,離開了爸媽的監護,內心變得惶恐而無助,從而本能地抗拒和逃避,但成長的過程就是一次次擺脫依賴。
? ? ? 我初入學堂門,也是在這種煎熬中度過的。第一天上學,穿著新衣服,背著新書包,去的路上還很興奮,坐在媽媽自行車后座有說有笑。剛進教室坐下,面對一張張陌生的面孔,被嚇得哇哇大哭,甩頭就跟著媽媽沖出了教室。媽媽好說歹說,買零食安撫都無濟于事,于是她狠心地騎著自行車往回走,我不要命地哭著追回家。等待我的不出所料是一頓暴打,綁在老房子的柱子上用杉荊刺抽。打完還是不情愿地跟著媽媽回學校,坐在自行車后座抽泣,被打得,哭得已經精疲力盡,別無選擇只好束手就擒。
? ? ? 之所以印象這么深刻,跟棍棒教育不無關系。她簡單而粗暴地告訴你一個道理,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任由自己一意孤行。人必須獨立,才能適應環境,第一次就這樣被逼著邁出了這一步。
? ? ? 有句廣告詞:兒時,父親是山。求學時,師友是山。立業后,伙伴是山。后來才發現,這些靠山,這些依賴,都慢慢離自己而去。隨著知識面的變廣,父親不再是我們眼里的百事通,甚至會覺得他的觀點迂腐,跟不上時代的潮流。師友因為畢業各奔東西,各忙前程,不再是我們生活中的人。工作中,當有一天,你發現沒有上司可以依靠,遇事只能靠自己去解決,你便成了他們的leader。這就是所謂的成長的代價,得到了很多,也會失去很多。
? ? ? 在爸媽的眼里,自己的子女不管年齡多大,永遠是個孩子。事無巨細地關心,無微不至地照顧。感動之余,卻沒有當年依賴的心理,成長已教會我們獨立生活。
? ? ? 已為人父母的我們,關心下一代的同時,教會他們獨立,才能讓他們更好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