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剛離職半個月,回家待待,陪陪爸媽。
自本科畢業至今4年,一共做過4份工作。所以離職的經歷也就一共4次。每次的離職原因都不一樣,都讓人不免感慨。今天姑且把第一次離職拿出來說說。
原專業是工科的,第一份工作專業對口,簽到一家國企鋼廠,跟著一線的師傅學習水處理技術。那時剛畢業,現在想來,心是比較浮躁的,怎么也不愿靜下心來研究自己的本專業(還帶著些不自信,因為大學時成績也一般),堅持了一年半,到2015年4月,裸辭。
當時爸媽給的壓力很大,他們一會兒似乎被我說服,一會兒又打電話給我。他們認為什么專業深入研究都能精通(這點我同意),所以就在質疑我辭職之后還能不能找到工作(因為我當時決定轉行,從相對擅長的英語入手,卻并沒有相關的學歷),至今還記得老媽有一次在家跟我歇斯底里地吼,她之前從來沒有過那么躁狂的時候。那種責怪仿佛要讓我知道,我即將要做一個非常錯誤的決定,我一定會非常后悔。
辭職那天,在部門車間的辦公樓外踟躕了許久,不敢進去。腦子里擔心的,就是爸媽會不會更加強烈地責怪、帶我的師傅會不會失望(當時工作倒也做得一般)。最終走進了師傅的辦公樓,就是一邊在心里抱著一塊大石頭一邊往前挪步(不過,卻并沒有懷疑走出這一步是不是正確的)。
辭職之前,就已經知道了古典老師,看過一些《拆掉思維里的墻》,知道趙昂老師,也知道其他的一些生涯機構(大概因為有需求,就會專門去注意這方面信息)。雖然沒有什么行動,我的一些朋友甚至認為我“走火入魔”(也和我當時的表達方式有關),但那些理念扎在了心里。第一次辭職的前前后后擔了很多壓力(也有自己對自己的懷疑),而生涯發展的一些觀念,我還是任由它在心中弱弱地存活下來,在大石頭旁留了一絲空隙,也恰是有它在,給了我微小卻綿長的支持。
突然覺得,這就像在大海上航行,有工作的時候是船在前進,休息的時候是船停靠在了一處島嶼。前幾次碰到的島嶼比較小,也荒蕪些(前幾次離職后,精神狀態會有比較大的波動),后來的島嶼似乎就比較蔥郁了(笑)。
回顧完過去,就該面向未來了。
做過職業咨詢,在看相關的書,隨著對自己逐漸增加的了解,接下來重新找工作。我有擔心也有安心。擔心是因為未知,因為要面對心中的恐懼;而安心是因為志向慢慢明晰。
又見島上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