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懷孕以來,看了很多的育兒書,比如《夏山學校》、《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騎鯨之旅》、《最美的教育最簡單》、《窗邊的小豆豆》……他們無不在倡導愛的養育,而且,近年來,社會上也越來越崇尚國外的寬松式教育,散養式育兒的理念,現在的育兒論壇和公號也都在宣揚愛與自由,鼓勵父母減少干涉孩子,充分理解和寬容孩子的選擇,給予他們成長的空間。這些都讓我堅定了,有了娃一定要科學育兒,給予他們充分自由,不做專斷強勢的父母的信念。
然而,當娃出生后,各種現實問題接踵而來:兒子小的時候,為了培養他的自主性,堅持讓他自己刷牙,結果,牙齒刷的不夠仔細,齲齒了;讓兒子自己選擇當天的衣服,結果,高溫的天氣,他偏要穿著厚衣服去幼兒園;兒子喜歡玩植物大戰僵尸的手游,規定好每天玩的時間,但是因為有幾次延長時間玩的經歷,兒子每天在玩手機的時候都會和我們找理由拖延。
當現實和自己的育兒理念沖突的時候,到底是該給孩子自由,還是按照父母的方式來管教子女?在看過《摔跤吧!爸爸》之后,我心里的答案越發清晰。
有人說,這部電影實際上又是一次虎爸狼媽式教育的成功案例,雖然取得了所謂的成功,但是這種教育嚴重傷害了孩子的天性,剝奪了他們自我選擇的權利,孩子淪為替父親實現他自己夢想的工具。那電影里的孩子是不是真的如這些人所說,如此的悲催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設想一下,如果沒有阿米爾·汗這樣的爸爸,兩個小女主日后會過上什么樣的生活呢?在他們的小村莊按部就班的讀書,到了年齡被父母尋個合適的人家嫁掉,然后在夫家相夫教子,煎炒烹炸,油鹽醬醋,終老一生,就像電影中他們早嫁的玩伴一樣。但是,兩個女主的爸爸,擅自做主,為他們倆選擇了摔跤這條路。結果呢,兩個姑娘,一路摔到了聯邦,從聯邦摔到了全國,摔出了全國冠軍,進了全國最好的體育大學接受訓練,而且還出國參加了比賽,他們有機會接觸到了更廣闊的天地,他們的人生除了嫁人又多了不同的選擇,而他們之所以能有跟多的選擇,正是當時他們的爸爸看似蠻橫、專斷的決定的結果。
估計很多人看到這要反駁我,因為現實中,很多專制的家長都培養出的是問題孩子,比如央視的記錄片《鏡子》中的那些父母們,他們的孩子叛逆的不行,最后都被送入問題學校,再比如電影《天才少女》里面的那個外婆,將自己的女兒禁錮在家中研究數學,沒有娛樂,沒有伙伴,沒上學,沒有體育活動。十七歲時的時候和初戀私奔,被母親冷酷地報警稱對方綁架。由于從小零社交,后來跟一個不負責的男人發生關系,懷孕,生下孩子,自殺。《摔跤吧!爸爸》里面的兩個孩子,之所以能取得好成績,只是因為幸運而已,所以才沒有走上叛逆這條路。
其實電影《爸爸》里面的爸爸,并不是簡單的一言堂,并不是蠻不講理,盲目專橫。他代替女兒們做出讓他們摔跤的決定是因為,他們的孩子當時的價值觀不成熟,眼界也不夠廣,而他又不想自己的女兒一輩子就只能洗衣做飯,所以他利用自己為數不多可以依仗的東西,他的特長——摔跤,來訓練他們,讓女兒們多一條出路。而且他在訓練的過程中,雖然威嚴,但是濃濃的父愛卻滲透在每一個細節,比如,在決定讓孩子們開始摔跤之前,先讓兩個小姑娘吃足;為了讓女兒的訓練更有成效,貧窮的他還去給女兒買雞吃。因為沒錢,他不得不拉下臉面,跟買雞的商人,討價還價;最讓人動容的是,電影中的爸爸在外面偷偷給女兒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被體育學院的官員發現后,準備開除他的兩個女兒。這個爸爸一聽就崩潰了,他聲淚俱下地哀求:“我的孩子沒有錯,錯的是她們有一個想要給國家拿到金牌的瘋狂的父親……”他把所有責任都攬到自己身上,謙卑、隱忍、妥協、不動怒。最為重要的是,當所有人都不相信他的大女兒能在國際賽事取得獎牌的時候,劇中的爸爸卻始終堅定他的女兒能獲得金牌,始終給自己的女兒打氣,做她堅定的后盾,即使當初自己的女兒在接受了新訓練之后,不再信服自己父親的老辦法,還把他狠狠的摔在沙地里。
電影中的爸爸,他的愛是隱忍的愛,是為了女兒的未來,經得住同村人嘲諷的愛;他的愛是深沉的愛,是面對私自調鬧鐘,哄騙自己,去參加玩伴婚禮,怒發沖冠之際也只是打了親侄子一記耳光的愛;他的愛是無私的愛,是面對大女兒的“背叛”,依然心里惦念、于無聲處關懷的愛;他的愛是勇敢的愛,是即使孩子可能會怨恨自己,可能摔跤這條路不成功,遭到所有人的笑話,也依然冒險替孩子做出練習摔跤的決定的愛。反觀我們自己,所謂的自由教育,愛的教育,當孩子淘氣,或是讓我們在外人面前出糗的時候,有多少時候我們能克制住自己不對孩子發火呢?當孩子在外面受到委屈、郁悶的時候,我們又有多少時候能有耐心聽完孩子的哭訴呢?所以別用所謂的“我已經給孩子自由了”,來麻痹自己,讓孩子選個衣服,挑個周末游玩的地方,那并不是真正的給予愛,給予自由,好么。當孩子還沒有是非判斷能力,還沒有形成健全的價值觀的時候,我們運用我們的經驗、知識替孩子做出一些決定,做了決定之后,和孩子一起堅守,讓孩子覺得我們是她最好的依靠。這樣,他們即使不能全然理解我們眼下的決定,但仍然會愿意相信我們,愿意跟我們一起努力。當孩子們已經長大,或是已經形成了獨立健全的人格時,我們父母就可以得體的退出,輕輕站在他們身后,不指手畫腳,不去干涉他們的生活,在他們需要安慰的時候,給個堅實的擁抱,在他們需要我們意見的時候,說出我們的看法,在他們受傷的時候,告訴他們,他們還有個家,這就是我理解的,對孩子真正的愛,真正的自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