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由急速狂奔的兔子減速成慢慢騰挪的烏龜已經有一個星期了,讀書的速度減緩了,才讀出了書的味道。讀完劉瑜的《送你一顆子彈》,后面部分涉及政治的話題較多,不太感冒,還是細細的嚼完了,吸引我的除了作者對生活獨到的見解,還有作者的對待生活的真實,不講假大空的道理,不把自己放在道德的制高點,而是走下來,聊點真實的人生和困惑,讓世人了解所謂的第三類人類——女博士,和普通人一樣,喜歡美食,喜歡電視,喜歡瘋狂逛街買衣服,和常人一樣的喜怒哀樂。書中對比喻手法的運用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很多詼諧幽默的比喻句,讀來忍俊不禁。值得學習的地方是,作者并沒有為了修辭而忽略語言的流暢性,文字既有文采,又很親民,風格獨樹一幟。
又讀了一本《感謝自己的不完美》作者是心理類期刊專欄作家武志紅,書中收錄了他專欄里的心理學文章。談到的案例和問題很多。有一點感受很深,受益匪淺。我們都曾遇到過類似的情況,當你因為某件事情傷心難過或倍感挫折時,聽到最多的勸說辭令是:你想開點,或者別老想這事兒了,過去就好了。我們都以為回避問題,遺忘問題是最好的解決方案,但是由問題帶來的情緒怎么辦,它們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嗎?當然不會,記得周星馳的采訪中有一段自訴,說是自己小時候家里很窮,他很想吃街邊的零食,媽媽沒有買給他反而覺得他不懂事打了他,采訪中他不停的重復,不給買就不給買吧,為什么要打人呢?可見當時委屈的情緒直到長大也沒有被放下。作者的觀點是對于過去的事情,我們不用逃避,不用強迫性遺忘,不用奮力和情緒做斗爭,真正需要的是接受這情緒,承認自己的悲傷難過,承認自己受到傷害,就像一個說謊的人,你一天不承認自己說謊,那么你就要為這一個小小的謊言編制更多的謊言去證明它是真的存在,承認了自己說謊,謊言便在此終結。接受了自己不完美的過去,才有勇氣面對未來。不念過去,不畏未來,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