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反思

寶寶一周十個月,最近很愛發脾氣。今天買了新的洗澡玩具,洗了很久不愿意起來。拉起來后就大發脾氣,哭累到睡著。

原理:這個階段寶寶自我意識發展,有自己想法和需求,但情緒化和自控力弱是寶寶此時期的生理特點,寶寶自己無法將內在需求和外界環境約束取得平衡。

家長怎么做

首先對寶寶此階段生理特征表示理解。寶寶愛發脾氣是因為想玩玩具但是家長不讓玩而引起的心理沖突。理想的狀態是,既能紓解孩子心理沖突,保證心理健康,又能使寶寶服從家長管束。

①反思現狀

面對寶寶亂發脾氣,自己目前應對通常是,如果自己情緒平和,就會特別耐心地講道理,寶寶實在不聽,就拿好吃好玩的哄她,轉移注意力。如果自己情緒煩躁,尤其寶寶脾氣很大哄不住時,我就沒什么耐性,大聲責罵,留她一個人黑房間哭鬧。

仔細想想,寶寶發脾氣必有原因,首先要仔細區分是身體不舒服還是故意發脾氣。因為客觀環境不適而發脾氣,就算家長再煩躁,還是應該需要給予足夠關懷與耐心,保護寶寶心理。

如果是寶寶故意發脾氣,做不應該做的事情,如果家長總是通過轉移注意力來緩解,相當于每次都是轉移矛盾,并不能培養孩子正確對待沖突的能力,反而容易養成過于自我的毛病。但如果發脾氣總是給予激烈對待和嚴格控制,又容易挫傷寶寶心理,長久下來容易使寶寶缺乏自主性,習慣聽命他人。

怎樣才能在寶寶心理和規則之間兩全?

②對策

將寶寶視為獨立思想個體去對待。想想我們是怎么跟成年人溝通的?我們跟成年人必然都是以征求意見的方式去交流。當然,寶寶因為沒有足夠自控力,但我們仍需首先以征求意見的方式去約束她,比如:約好再玩5分鐘,或數到5就收拾玩具。若實在不行的偶然情況,少量執行冷處理方式,也有助于孩子建立規則邊界感,且不容易傷害孩子心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