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留意,當我們達成某個目標時,是否會覺得自己已經(jīng)足夠“好”,然后以這個“好”為借口,去做一些看似無害但實則有損長遠目標的事情。
而當我們沒有達成某個目標時,屈服于拖延癥或者無法克服誘惑時,我們會不會覺得自己“壞”,覺得自己又做了一件違背美德的事?
這樣的留意是要讓我們意識到,達成目的的手段和目標本身并非同一個東西。
我們不能忘記自己的長遠目標,沉浸在一些微小的勝利喜悅中;同樣我們也不能把自控當成道德測試,因為一次失控就完全否定自己。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我們不應該沉浸在“把進步道德化”的美夢中,即認為進步就是好的,進步了就可以稍微松懈下來,甚至獎勵自己。
這只會讓我們降低對自己的要求,而導致長遠目標一直擱置未能實現(xiàn)。
因此每一次的小進步后,都應該是更堅定地邁出步伐和更積極地自我鞭策。
我們不僅可能對于過去和現(xiàn)在發(fā)生的事情產(chǎn)生錯誤的判斷,與此同時,我們也有可能因為想到未來,想到明天而放縱自己。
比如我從明天開始減肥,我從明天開始早睡,我從明天開始戒煙,所以今天讓我放縱最后一次吧。這種預支明天的行為大大削弱了我們的自控力。
針對上述情況我們可以在進行的自控力實驗時,在我們做出選擇的時候多問問自己,我們的腦海中什么時候閃過了“還有明天”這樣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