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個月里已經(jīng)見過他兩次了,那個拎著沉重行李的流浪人。
第一次看見他,是在湘江邊上。那天天氣很好,在冬天里氣溫達到了18度,在長沙這也許是件很平常的事,那天也是很平常的一天。我沿著岸邊的圍欄向自習的地方散步,他在防洪堤下面拎著一個白色的編織袋和一個黑色的皮袋踉踉蹌蹌地走著。他穿著一件布滿污漬的黑色棉衣,很不合身,沒有系扣子,里面是一件深紅色的已經(jīng)開線的毛衣套著發(fā)黃的白色襯衫,一雙皮鞋都破了皮,已是泥土色。他的頭發(fā)很長,長得遮住了眼睛,他的胡子很長,長得遮住了嘴和下巴。人們看不見他的面容,不知他是有意為之,還是疲于奔波而疏于打理。總之給人的印象不是一個從很遠的地方跋涉了很久經(jīng)過這里的流浪漢,就是一個腦子有問題的精神病患。
他從哪里來?他又要到哪里去呢?他走了多久經(jīng)過了多少個城市啊?一連串的問題從腦袋里冒出來,等我走過他了,等圍擋住視線了,這些問題也都不了了之了。他也許只是個不想讓人看清長相的流浪人吧。
時間大概過去了一周,這次是在去學院的公交上,我在后排的位子上看見他在食堂門口前面的空地上徘徊,還是那一身行頭,變化的是白色編織袋已經(jīng)很難看到白色,紅毛衣的破洞越來越大了,頭發(fā)被他從中間分開,可以看見那游離呆滯和缺乏歸屬感的目光,比上次見他時變得更加狼狽了。是因為身上的盤纏都花光了而為衣食擔憂呢,還是在這個城市里沒有他尋找的東西呢?這讓我想起之前經(jīng)常出沒在食堂里偷別人打的飯的那個矮個子男人,同樣是穿著邋遢,有不少同學都深受其害,他也被驅(qū)逐走了。但愿他不是那樣的人吧,我在心里默念。公交車發(fā)動了,拐進一個路口,和上次一樣,我的思緒又轉(zhuǎn)移到了別處。
事實證明我并沒有看錯,他的確不是那樣的人,因為從那以后我再也沒見過他。期末考試結束了,我一如既往在時間的流逝和生活的重復中徘徊不定。距離第一次見他已經(jīng)過去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他現(xiàn)在應該已經(jīng)離開這里走到了另外一個城市吧,這里可能沒有他要找的東西,沒有能夠讓他停下來的人或者某種情愫,可能這里沒有他的夢。現(xiàn)在的他還在行走吧,朝著自己的夢行走,不知到何處才會稍作停留呢,或許會一直行走,流浪就是他的夢吧。
誰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流浪的夢呢?從小就向往著有朝一日能夠把酒向榮華,仗劍走天涯。可是生活在這世上,有太多的繁雜紛擾讓我們難以放下身上的一切重擔,擺脫所有的顧慮去追尋自己的夢想,去沒有目的地流浪。像那個流浪人一樣沒有目的地一路行走,獨自穿越無數(shù)個城市,跨過無數(shù)座不知名字的橋,走過無數(shù)條沒有名字的路。一旦流浪有了目的就變成了旅游,一旦流浪有了目標就失去了自由吧。
一個人走夜路或者坐車的時候,看到身邊經(jīng)過了的每個人,看著車窗外所發(fā)生的一切,總是會在腦海幻想,幻想白天的點點滴滴,幻想那行色匆匆的人的故事,幻想車窗外所發(fā)生的一切。生活在大學城,這個同情心泛濫的地方,自然也是那些靠賺取人們的同情心來維生的乞討者的聚集地。江邊上、半山腰上、從宿舍到校區(qū)的路上總會看到形形色色的乞討的人。他們或者是一個年輕的母親帶著年幼的孩子穿戴邋遢地跪在路旁,或者是年邁的老者拄著拐杖逢人就在眼前晃幾下手里拿著的破碗,或者是身有殘疾的人匍匐在地上祈求施舍……他們有的是生活所迫的無奈之舉有的是早有預謀的欺詐行騙,他們卑微而渺小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用自己選擇的方式來生活,只是這種自己選擇的生活是有好壞之分的。那些同情心被喚起的路人,有事明知是乞討行騙卻仍慷慨解囊也是遵從了自己的內(nèi)心吧,正如那個流浪人一樣。
我們所生存的世界,總是由光明和陰暗兩極構成,此消彼長或者相互平衡。有時我們的生活會被陽光照耀,我們每天都過得忙碌充實,每天都在拼搏著,這讓我們感嘆生活無限美好,卻不知也許在離我們不遠的地方就會有陰暗面的存在。眼前的乞丐下雨天仍在忍受著潮濕和寒冷乞討,不是生活有多么窘迫,或許在看不見的角落里有人正在監(jiān)視著他的一舉一動;去圖書館的路上被兩個操著北方口音的老夫婦攔住,說是初來此地見兒子沒成想迷了路,伸手跟你要錢,這種情況已經(jīng)遇到了不下五次。夜深人靜的時候,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毒品和性的交易或者因打架斗毆而喪命的活動正在悄悄地發(fā)生;在離我們很遠的地方,戰(zhàn)亂和饑餓正在奪去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生命……就現(xiàn)在的階段來說,我們生活光明里,在我們目不能及的陰暗面里,正在發(fā)生著我們所厭惡的一切,看不見不代表不存在。我們應該感到慶幸吧,慶幸我們眼前總是光明,我們的生活里充滿著默契和溫情。我們不也應該感到悲哀么,悲哀我們和深惡痛絕的事物同處在同一片屋檐,悲哀我們明知道她在發(fā)生確實無動于衷無能為力。我們就是這樣在生活的洪流里漂泊無依、隨遇而安,我們親眼所見世間發(fā)生的一切,美麗或者丑惡,我們成為它的記錄者,然后繼續(xù)前行。
其實我們又何嘗不是漂泊在世間的流浪人呢,人生就是一次沒有終點的流浪。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就如同湘江邊上那個流浪人所走過的每一個城市,不同的城市里都有不同的見聞,生活中的挫折就如同流浪中飽受的饑餓和艱辛。我們流浪在生活的洪荒之中,跟隨著自己的內(nèi)心前行。為了最初的自己,為了與骯臟和厭惡劃清界限,我們選擇流浪,我們的足跡如同落在人行道上的夏日陣雨一樣悄然逝去,了無痕跡。我們別無所求,只愿每一個流浪的人都如愿以償。
一直行走的流浪人啊,至死方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