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麥大人
03
好人品,可以彌補能力上的不足
有人說,論聰明與才智,左宗棠都不比曾國藩差,但為何他的事業和名聲沒有曾國藩大呢?
我覺得古人說的“小勝靠智,大勝靠德”,正好可以解釋。
通過對早年的反思,曾國藩后半生完全是圣人行事風格,日日反省,待人真誠,處事寬厚,仗義疏財。
他曾說:“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因此,他從不壓榨屬下的利益,都是主動讓利給別人,要錢給錢,要位給位,一點也不小氣。
功勞是大家的,責任一肩挑。手下人有了過錯,發生了爭執,他就去講和。
即便政敵左宗棠懟了自己一輩子,他總是以德報怨,從不還手,該幫助時還幫助。
學生李鴻章也曾在背后譏諷他,他也沒放在心上,照樣委以重任,舉薦李鴻章做江蘇巡撫。
晚年時,李鴻章只要一提起這位恩師,開口必是“我老師文正公,那真是大人先生,現在的人都是些秕糠。”
相反,左宗棠在為人處世方面就顯得“小家子氣”,舍不得賞賜,手下也留不住人,以致人心渙散。
所以,他的功勞和地位,始終比不過曾國藩。
結果就是,曾國藩五年間從七品小官躍升至二品大員,連升了十幾級,堪稱坐火箭,就在于保舉他擁護他的人多。
平定太平天國后,他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成為晚清一代名臣。
可見,好的人品是事業發展的助推器,能夠彌補能力方面的不足,但能力卻無法掩蓋人品上的硬傷。
不管社會如何風云變幻,人品始終是每個人最好的金字招牌。
一個人最大的成功,就是做人的成功。
04
淳厚明理的好家風,后世子弟多有成就
在事業上,曾國藩位極人臣,達到了常人難以企及的地步。
他的家族更是人才輩出,打破了“盛不過三代”的豪門魔咒,出現了像曾紀澤、曾昭掄、曾憲植等一大批英杰。
曾夢佳,曾國藩第6代嫡系后人,一位柔中有剛的中年女法官。
她曾對記者說:“曾家那么多后代,你找不出一個壞人,都是對社會有用的人,有書卷氣的人,心平氣和的人。”
探尋曾氏家族長盛不衰的秘密,全部都涵蓋在《曾國藩家書》里。
曾國藩曾給兒子寫下家書:“凡人多望子孫為大官,余不愿為大官,但愿為讀書明理之君子。”
“爺爺對我的性格影響最大,早年他曾接受過完整的國學和西式教育。”
說起爺爺曾昭棉,曾夢佳的語氣充滿溫情。
她還回憶說,爺爺奶奶從未對任何事情紅過臉,也從未打罵過小孩,但他們對孩子也不溺愛,而是和風細雨地教育。
爺爺性格平和,從未與人起過糾紛,鄰居有什么事喜歡請爺爺出主意。
曾夢佳至今還記得爺爺老宅的門聯:“不忮不求,但反身爭個一壁靜;勿忘勿助,看平地長得萬丈高。”
她后來才知道,這個門聯是老祖宗曾國藩作的,從此她就開始認真研讀《曾國藩家書》。
印象中的父親曾憲華,從不發脾氣,也不打罵小孩,身上流露出一副溫文爾雅的氣質,平時看看書,拉二胡等。
曾夢佳說從父輩們身上,可以看到讀書明理的家風,一生不求做大官,但求做一個好人。
家風家訓更多是一種文化底蘊的傳承,它是骨子里的東西,需要潛移默化才能根植于后輩們的DNA里。
在彌留之際,曾國藩留下了著名的家訓“日課四條”:慎獨、主敬、求仁、習勞。
曾國藩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他是一個歷史上起點很低,但個人成就很高的一個人。
一個人做到這個程度,不僅是對家族、對后代負責,更重要的是對社會的貢獻。
一個人對社會的貢獻,不僅在于為社會平定了多少動亂,為社會創造了多少財富,更重要的還在于,他留下了怎樣的精神遺產。
年少不讀曾國藩,讀懂已是不惑年。
麥大人現已成為官方授權推廣專員,通過購買麥大人專屬鏈接簡書會員,您將額外獲贈:年度會員35個簡書貝,尊享會員500個簡書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