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在哭聲中來到這個世界,在他人的淚水中離開,這個過程就是人生!
一顆生命的種子,順著生命的欲望漂流,找到一個合適的地方,迅速的落地,搶占了一方生命的土壤,汲取了大地母親的水份,吸收了無私的陽光,釋放母體給與的能量,開始萌芽,大地上,更多的樹葉,鳥糞,腐殖質,在土壤中被分解,其養(yǎng)分被我豐富發(fā)達的根系,貪婪地吮吸著營養(yǎng),吸收,吸收,并驕傲地生長. 幾天后,我的嫩芽鉆出地面,接著,我更興奮地吸收感應陽光,迅速地向上拔節(jié)生長.很快,我的幼苗上長出了,我繼續(xù)和周圍的小伙伴們爭奪到更多的陽光雨露.然后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經歷漫長的歲月,我成長了一顆參天的大樹!
每一個人來到世界上,都如同一粒種子一樣,都是帶著希望成長,我們每天重復和不重復昨天的生活,不是想昨天的不快樂的事情,期待遇到生命中的怦然心動的一刻!是否真的有上天的安排,讓我們重逢!最終讓我們品嘗人世間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
生命真的是一個不可言說的過程。
這讓我想起了一個真實的故事:
一群小學生問一個老師,天堂在哪里?充滿期待的眼神,天真無邪的孩子!
老師,首先在黑板上畫了一條線,分成兩部分,左邊寫上“天堂”,右邊寫上“地獄”。然后讓學生們在“天堂”和“地獄”下面寫上你們期待的內容。
孩子們發(fā)揮了想像,寫出了他們心目中的“天堂”和“地獄”。
“歡笑,花朵,歌聲,溪水,小橋,祝福.......”
在“地獄”一欄下面:流血,惡夢,仇恨,哭泣,黑暗,骯臟.......
老師說,天堂是一切有美好希望和夢想的地方,地獄卻是充滿丑惡事物和邪惡心靈的地方。有沒有知道人間在哪里呢?
孩子們紛紛說:“人間在“天堂”和“地獄”的之間的地方!”
老師說:“不對!”
“為什么呢?”孩子們露出不解的眼神。
“人間不是在“天堂”和“地獄”的之間的地方!人間既是天堂,又是地獄!當我們心中充滿愛,有責任心,有擔當的時候,就是天堂;當我們心中充滿邪惡,不滿,仇恨,心懷怨恨,不思進取,固步自封,就是地獄!”
我很敬佩臺灣師范大學的曾仕強教授,他對中國古文化的理解是一流的,他說到一個問題:中國人是一個易經深入血液的國家,是非對錯分明,卻又是矛盾的對立統(tǒng)一體,換一句話說:這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有合理不合理,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會有不一樣的看法和處事方式。所以,許許多多的人囿于心靈的枷鎖,不得解脫,一次又一次消耗自已的向外的真誠與人接觸的勇氣和信心,比如近段時間,臺灣一個名叫林奕含的女作家自殺了。林奕含從小就很熱愛文學,有閱讀和寫作的習慣。林奕含的自殺讓很多人震驚和惋惜不已,而更讓大家心驚的是,出版社后來發(fā)表聲明,表示林奕含選擇結束生命,是走不出被誘奸的夢魘。她創(chuàng)作的小說,其實講述的是自己的親身遭遇。在《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這本小說中,她寫了一個叫房思琪的女孩被老師誘奸的故事。林奕含從高中就患有抑郁癥,大學的時候也因為抑郁癥幾度休學。她一直沒有把自己幼年這段被強奸的痛苦經歷說出來....在一次采訪中林奕含表示,“父母對我不理解,失去健康、親情、愛情、友情,一無所有,很痛苦很痛苦。
對此,我們都很同情她,同時也很無奈,這個世界,不只是著存在愛,信任,鮮花,掌聲.....同時,我們的這一生無處不在大量伴隨著恨,欺騙,枯草,眼淚.......
;而有的人卻能跳出心靈自由自在的海洋,能以樂觀的態(tài)度來看事情,能看破生死,喜怒哀樂,從挫折中奮發(fā),從跌倒中爬起,投入到更廣闊的天地中,像魚兒一樣在大海中遨
游,像鳥兒一樣展翅在天空自由地翱翔。天高任我飛,海闊憑我躍。
佛說:有求乃苦,無求乃樂!
一個人在哭聲中來到這個世界,在他人的淚水中離開,這個過程就是人生,如果他能克服艱難險阻,到達成功的彼岸,這是天堂;如果他不能看破紅塵,大徹大悟,參透生死,無欲無求,四大皆空,那他就永遠處在地獄。
我們每一個在面對欺騙,誘惑的時候,抵抗力是不同的,愿我們每個人在社會中生存的時候,更堅強地守位,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分清對錯,到達自已心中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