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有個學妹,今年夏天剛畢業(yè),跟我說了一件她實習時遇到的糟心事。
和千千萬萬應屆畢業(yè)生一樣,剛邁出大學校門的她抱著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和向往背著行囊,一路從貴州坐火車來到北京。實習的工作是她在學校時便聯(lián)系好的,去到北京就可以直接入職,面試也只是走個過場。學妹非常珍惜這次實習機會,畢竟恰逢“史上最難就業(yè)季”還能在北京一家金融公司謀一份實習職位,她感到非常幸運。
實習三個月里,學妹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不僅能將領導安排的工作保質(zhì)保量完成,還常常自愿加班到很晚學習新技能,那時候雖然很累,但是一想到實習結束便可以轉正,領到一份不錯的薪水,她還是咬牙堅持了下來。
很快三個月實習期結束了,老板單獨把她叫到辦公室談話。一開口就聊上了他自己的艱辛創(chuàng)業(yè)史,什么只有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啦,什么先努力提升自己再想著掙錢啦、什么不要只看眼前利益,目光一定要長遠啦.....總之全是我們爹媽朋友圈常分享的《XXX給年輕人的幾句忠告》里的“金句”。事情講到這里想必你也已經(jīng)猜到結果了,那就是學妹沒能轉正,三個月的實習工資也打了水漂。用她老板的話說就是:年輕人剛入職場別總想著錢,積累經(jīng)驗最重要。
學妹告訴我,這位前任老板給她最大的啟示就是:以后找工作一定要先問清楚工資再入職,碰到只談情懷不談錢的都TM滾蛋!
現(xiàn)在的職場似乎正流行著一種奇怪的現(xiàn)象,那就是大家明明知道自己拼命工作是為了什么,卻偏偏避而不談,諱莫如深,好像每個人都是社會主義無私的建設者、工作完全出于情懷和理想。于是,更深層次的矛盾就產(chǎn)生了:表面上一團和氣,背地里驢咬馬踢。
馬克思主義經(jīng)濟學原理認為:商品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力或抽象的勞動力。換一種說法就是,人類所付出的體力勞動、腦力勞動都是商品,都有它的價值。而衡量價值的標準是什么?那就是金錢!所以,下次如果再有人告訴你你的勞動力廉價不值錢,你就拿馬克思爺爺?shù)脑捯?/p>
2.
我在老家工作時,在一家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當美工,老板是一個徹頭徹尾不講情懷的人,他只和我們談錢。
所以辦公室里你經(jīng)常能看到:文案小姑娘和設計師小伙兒有說有笑,程序猿哥哥和策劃妹妹打打鬧鬧,好不和諧。每次產(chǎn)品出新版本了老板也很少過問,他說:我一個中專生畢業(yè),干過服務員、干過銷售,就是沒干過互聯(lián)網(wǎng),所以專業(yè)的事情就交給專業(yè)的人去做吧,我只負責給你們發(fā)工資。
前些天聽老同事說,這家公司馬上要上市了。
我們付出的所有努力,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讓生活過得更好。給老婆買個新包、給孩子報個興趣班、給自己換部手機、給父母一個安逸的晚年,這些都是支撐我們努力工作的動力。沒有錢寸步難行,沒有物質(zhì)基礎,情懷就是空中樓閣。莫言曾經(jīng)寫過一篇文章,尊嚴都是吃飽了撐的。言外之意,沒有錢,人就沒有尊嚴。用自己的辛苦勞動換取酬勞,這是天經(jīng)地義 ,也是最接地氣的人性法則,誰也逃不脫。
3.
我二叔是一個不折不扣“愛財如命”的人,為了搶超市里第一批打折的雞蛋,他可以凌晨四點在超市門口排隊,為了節(jié)省打公交車的2塊錢,他每天可以步行1小時去學校接外孫。年輕時,大家都管他叫鐵公雞老李頭。可就是這么一個“鐵公雞”,每年卻向希望小學捐8000塊錢,遇到哪里有大災小難了,他都會毫不猶豫的出財出力。所以誰說愛錢的人就一定沒有情懷了?那些整天只知道把情懷掛嘴邊,卻從沒花錢干過一件有情懷的事的人才是真的耍流氓!
有人說錢很俗,但是沒錢你更俗。我和你談錢是因為我要吃飯、要生活、要作為一個社會人繼續(xù)創(chuàng)造價值。而你和我談情懷無非就是以一個高大上的借口抹殺我所付出的一切,你告訴我誰更高尚誰更粗俗?
如果一個企業(yè)不把盈利放在首位,不把員工的利益擺上臺面,開口閉口都是情懷夢想,那就是瞎扯淡!在這樣的企業(yè)多待一秒都是對你生命的浪費!
如果下次你的老板對你“工作只是為了錢”的觀點嗤之以鼻時,你就反問他:難道你開公司不是為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