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現場?
Gemba這個詞來源于日語,意思是“真正的地方”,一般被稱為現場。在精益生產中一般指“工作場地”或者“價值被創造的地方”。在制造業,它一般被用來指生產車間,但是并不僅僅局限于生產車間。
所有的企業都要從事三項直接與賺取利潤有關的主要活動:開發、生產及銷售,若缺少這些活動,公司是無法存在的。因此,就廣義而言,“現場”指的是這三項主要活動發生的場所。然而就狹義而言,“現場”指的是制造產品或提供服務的地方。
對于不同的工作崗位,現場是不一樣的。對于生產人員來說,現場就是生產車間;對于倉儲人員來講,現場就是倉庫;對于客服部門來講,他們的現場就是工作的辦公室。
對于不同崗位的人員來說,為了完成客戶訂單所涉及的所有工作完成的地方,包括生產車間、辦公室、倉庫等,都是現場。
三現主義
現場、現物和現實這就是所謂的三現主義。就是說,當發生問題的時候,管理者要快速到“現場”去,親眼確認“現物”,認真探究“現實”,并根據實際狀況提出和落實符合實際的解決辦法。其中現場是另外兩項現實和現物的所在地,它是三現主義的根本。
三現主義的本質就是一切從現場出發,針對現場的實際情況,采取切實的對策來解決現場問題。
現場與管理
現場是管理者解決問題最有效的途徑,作為管理者,一定要不斷提醒自己,一定要不斷地去反思,那你對所管轄的區域了解嗎?有了突發、異常狀況,應該怎樣去解決?當生產現場遇到問題時,管理者不能只說坐在辦公室里看報告,一定要到現場去了解現物和現實。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快速地解決問題。
現場是改善的基礎,各種分析、改善工具和方法的有效運用都是建立在對現場實際狀態的的客觀認知基礎之上的。
只有到現場,管理者才能真正掌握工單狀態是否及時更新,異常現象是否全部記錄在案,標準化作業文件是否真正有效,員工技能是否達到生產要求,8大浪費都出現在哪些環節,以哪些形態存在,現場8大浪費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等信息。以便我們更好地運用我們所學的工具管理和改善我們的生產現場。
管理人員應當傾聽現場人員的聲音并向其學習,從而為現場提供恰當的支持,現場成了實現常識性、低成本改進的來源。
現場行走
現場行走是一種堅持到現場去的管理行為。通過到現場實地觀察,針對現場的實際情況,采取切實的對策來解決現場問題。
現場行走是管理者每天必須堅持的活動。管理者在現場行走的時間越多,越能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識別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現場行走,管理者可以獲得以下幾種信息:
一是了解差距的信息,包含差距的大小和差距產生的原因兩個方面。
二是異常的信息,即生產中人機料法環發生的各種異常。
三是浪費的信息,包含浪費的種類、原因和公司是否應計劃改善等內容。
最后是改善相關的信息,包含活動改善的靈感并驗證有效,已有改善計劃的實施情況及效果以及改善措施的落實與反饋。
現場管理的金科玉律:
- 當問題(異常)發生時,要先去現場。
- 檢查現物(有關的物件)。
- 當場采取暫行處置措施。
- 找出根本原因。
- 標準化以防止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