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高考結束,都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我常常看到高考中會有黑馬脫穎而出,亦有會有大學霸發(fā)揮失常遺憾終生,究其原因,不過是心態(tài)問題。擁有一個好的心態(tài),不僅僅是在高考中,更要貫穿在高三每一個學期的階段。
長征萬里,壯志雄心
高三一輪復習,老師一直在和我們強調,不攀比,腳踏實地,是最重要的。剛開始的時候,我好高騖遠,一味追逐“高、大、上”,不重視這些基礎知識點,考試的時候便措手不及。三番五次的失敗,讓我開始反思試卷結構和自己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一輪復習,特點就是全、細、深。高三一輪復習的知識點,是地毯式全覆蓋的。整個高三,再也沒有機會,能夠這樣全面的復習。理科中生物和化學的復習在這一階段顯得尤為重要。生物化學的選擇題,考察的知識點比較瑣碎,有的甚至來自于課本的邊邊角角,和一些并不起眼的地方,現在教育部逐步深化高考改革,基礎知識占到高考知識點的絕大部分,而且所占的比例逐年提高,偏題怪題很少出現,即使出現,也很難成為拉開我與其他考生之間成績的因素。
一輪復習,切忌攀比。首先,不能攀比復習速度,欲速則不達,學習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萬里長征,當一步一步走,最怕急于求成。跟著老師的復習速度和節(jié)奏,不要自己另搞一套。其次,不能攀比刷題的數量。一輪復習,不是刷題的階段,而是夯實基礎的階段,大量的刷題,可能能在短期內提高成績,掃蕩式復習知識點,才是長期制勝的王道。最后,不能攀比做難題的能力。這個在數學方面尤為重要。數學,不管是對于文科還是理科,都是半壁江山一樣的存在。為了在數學考試中取得高分,班里不少學霸都把數學的復習重心轉移到了后兩道壓軸題。全國各省市的數學壓軸題大多為圓錐曲線和函數導數。圓錐曲線計算量大,函數導數思考量大,比較靈活。在客觀分析了自己數學基礎和數學能力之后,我毅然放棄了壓軸題的最難的部分,將復習重心轉向填空選擇等基礎題和中檔題,力求提高自己的解題速度和解題能力。
一輪復習,踏踏實實做好手邊應該做的事,也許眼前看不到成績的提高,但是在在不遠的將來,你會擁有任何人都無法比擬的優(yōu)越。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高三剛開始的時候,我懷著對未來的無限憧憬,希望在高三一展宏圖,實現自己的名校夢,身邊的每個人都和我一樣,雄心壯志、激情澎湃,力圖抓住每一分每一秒學習。然而,一段時間之后,逐步進入二輪專題復習,幾次綜合考試,我的成績并沒有顯著提高,我開始質疑自己,為什么我這么努力,成績還是沒有提高?為什么我每天都在爭分奪秒的苦學,還不如那些看上去唱歌打球每天無比輕松的人考的好?各種各樣的問題接踵而至,身邊的同學也開始抱怨作業(yè)多,題太難被各種負能量包圍著,再也不能心無旁騖的潛心學習。
一次周測,我的理科綜合以219分慘淡收場,預期期望和實際成績的落差,讓我過去所有白天黑夜的努力都沒有失去了意義。班主任兼物理老師,看著我7道選擇題錯4道,痛心疾首的問我,“一道題6分,你錯得起嗎?”
我,錯不起。
從那天開始,下了第二節(jié)晚自習,我都會在操場上跑步,圍著操場慢慢的跑,風從四面八方呼嘯而來,灌滿我的耳朵。操場上,有不敢牽手的情侶,有談天說地的摯友,有堅持鍛煉的老師,每個人好像都在自己的世界里恣意妄為的活著,沒有人在意我的難過。操場上很黑,看不見一點的光。跑著跑著,一不小心就哭了。慢慢開始提速,身體開始吃力,之后便有些難受,心肺因為承受不了而要爆炸的感覺代替了之前已經像劇毒一樣侵蝕自己的心痛感。最后,就進入了一種麻木的狀態(tài)。是的,麻木。這種麻木顯然毫無任何樂趣可言,但重要的是,以樂趣的喪失為代價,痛苦也同時被驅走了。奮力奔跑,就是要把全世界的黑暗都甩在身后。那些懷疑與否定、疲憊與勞累,就這樣在一圈一圈的奔跑中消失殆盡,就這樣消散在了那片夜色里。在那些未來無光的日子里,跑步成了我的摯友,點亮了那些晦暗陰沉的日子。腳下的堅持,變成心底堅不可摧的力量,讓我在高考前,安靜如常地度過了高三生涯中最后的那段時光,沒有特別的釋放和最后的狂歡,坦然鎮(zhèn)靜而風輕云淡。
整個高三,我是沒有電視、沒有手機、沒有網絡。保持始終如一的戰(zhàn)斗力,心靜是必須的。寒假放假那幾天,我一天也不敢邁出家門一不,為了保持自己做題的狀態(tài)和心里的寧靜,即使是大年三十和初一,我都一直在自己的房間里刷理綜題。閉上眼睛,心里默記著孟德爾遺傳定律,睜開眼睛,想的是楞次定律和右手螺旋定則。在困得不要不要的時候,我連左右都分不清。外面鞭炮聲輪番轟炸,說心里毫無波瀾起伏是假的。但是一想到高考和夢想,那個奄奄一息的自己就滿血復活了。他說,夢想永不破滅的謊。
學校里的玉蘭花開了又落,但夢想之花永不凋零。
你,比想象中的自己要強大,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們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寵辱不驚,笑赴高考
高三后期三輪復習,一天一小考,三天一大考,尤其在理科實驗班這種地方,這次前十,下次倒數更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現象。貼在教室后門口的排名牽動著每一個同學的心。在高三后期,我面對這高考的重壓,當心理預期和實際成績有著巨大落差的時候,心情就會極其糟糕,深覺未來一片漆黑。一次考試的失誤,葬送一天的學習時間,茶飯不思,心情低落,然后再把這種糟糕的狀態(tài)帶入下一場考試,如此一來,惡性循環(huán),仿佛陷入了一個巨大的漩渦,不論怎么掙扎也無法脫身。尤其是看到周圍的本來成績很一般的同學,通過高三的復習,成績一直在提高,而反觀自己,不進反退的時候,更是著急。其實,這是“高考綜合癥”的典型病癥。
我懷著滿腔熱情,期待著用一場高考改變生命的軌跡,將所有的砝碼壓在了那個燥熱的六月,想用盡多一分鐘去多做一道題,多背一個單詞,多看一個知識點,我不敢輸,也輸不起。這樣的精神重壓下,那一張原本沒有重量的成績單變成了“不能承受的高三之輕”,壓在我脆弱的玻璃心上。一次的失誤,就變成了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引發(fā)了一場高三的沙塵暴。
“高考綜合癥”的良藥不是別的,只有我自己。高三經常提的一句話是“平時高考化,高考平時化。”需要高考化的是考場上,并非成績出來之后。我終于在一次次考試中練就一顆鋼筋混凝土心,寵辱不驚。把考試當做是查缺補漏的助推器,而不是判定能力的審判官。考試常態(tài)化,為的是訓練自己的答題速度,考場能力,反應速度,我不再把每一次考試都看的那么重要,無論好壞,都只是一次模擬,而并非真正的高考,坦然的接受結果,微笑著面對未來。
今天,我坐在大學的校園里,寫下著篇文章。在經歷了一年多的大學生活之后,我清醒的認識到,高考并非終點,而是起點。正確的去看待高考,或許是最重要的。當前社會多元化,早就不再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時代,高考不應該被過度的拔高到一個不適當的高度。前一段時間,網上“高考勵志條幅亮瞎眼”的新聞中有一個標語這樣說“有來路,沒退路;留退路,是絕路。”這樣的標語,固然勵志,但是卻與實際相差甚遠。高考很重要,但是它無法決定我的未來,也決定不了我的人生。我能做的,只是在高三的時候,竭盡全力,去追求自己的夢想,無論結果如何,只要我努力了,便是青春無悔。
在人生最好的時光里,做一件最重要的事情,永不后悔,永不遺憾。高考不是終點,而是起點。高考之后,我們都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愿你把高三的熱情與堅持,勇敢與無畏,帶到高考后的每一個日子,擁抱未來美好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