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曉得拆文的難度,這是一個先輸入再快速輸出的過程。難是難了些,還是能找到切入點的。可是今天這篇文章,斷斷續續地讀了一小天,仿佛被它狠狠地抽了一個嘴巴,真是讓我開始懷疑我的閱讀和理解能力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原文:《【經驗】如何寫讀書筆記》mp.weixin.qq.com/s/WXXJrYKrDaPPjzJTWDziOA
先來說說觀點吧!本文的觀點還是很明確的,就是如何寫讀書筆記。
再來說說本文的結構吧!我把弗蘭克的布局謀篇方法對照爛了,也說不清本文屬于那種框架,算了,還用我小學語文老師的方法來分析吧!
文章圍繞中心論點“如何寫讀書筆記”,分別從以下五個方面展開議論:
一、同看一本書,為什么不同的讀者讀出來不同的深度和廣度?
二、我們要選擇什么樣書來讀?
三、否定了思維導圖筆記法。
四、普通人寫讀書筆記的一般方法。
五、我是如何寫讀書筆記的?
圖片發自簡書App
從每個部分看,都是相對獨立的個體,經歷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從全文的邏輯關系上看,每個部分又相互依存,層層遞進,使得文章結構很是嚴謹。
當然,五個部分也是有詳有略,重點突出的。如在闡述普通人寫讀書的筆記的一般方法時,舉了幾個例子作為論據。如怎么樣寫《影響力》的讀書筆記;寫筆記要有代入感;用四大名著的案例來分析現代創業;把兩種不同風格的書結合起來;讀一本書要先來理解作者的用意等等。
圖片發自簡書App
請原諒我的思維密集度為負數,這篇文章別說“拆”,就是“讀”,都要殺死我大量腦細胞。尤其是“作者是怎樣寫讀書筆記的”部分,是不是把簡單的東西寫復雜了呢?就好比用大學生思維給幼兒園的小朋友講“1+2=3”。文章題目強調了“經驗”,但是作者的經驗與我卻無可復制。或者,本文就是寫給“大學生”的,我這幼兒園水平強烈表示讀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