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坤(坤哥):1號店之殤,創始人痛失控制權

2017-05-21 ?人人合伙? ? ? 王坤(坤哥)? 日更93篇

“我們把1號店看成我們的孩子,傾注了所有的心血和情感,我們吃飯,走路,做夢都想到1號店,1號店是我們的一切,我們用‘心’而不僅是用‘腦’做1號店。”——于剛在離開1號店時群發的內部信

情懷歸情懷,現實歸現實,于剛團隊還是離開了一手創辦的1號店,成為創始人失去控制權的又一個悲情案例。

梳理1號店股權變遷,可大致看到1號店創始團隊失去控制權的全過程,希望能給創業者一些啟示。

1.成立

2008年于剛和劉峻嶺創立了1號店,啟動資金是創始團隊的幾百萬,不久融到了2000萬元資金。

2.為融資痛失控制權

2010年金融危機襲來,VC不再投資電商。截至2009年10月,1號店已經無錢可燒。困境中的1號店開始與平安集團接洽。2010年5月,平安出資8000萬,收購1號店80%股權。至此,于剛團隊已經無法左右1號店的走向。

3.被平安轉手沃爾瑪

隨著整合的進行,平安發現1號店對主營業務拓展并沒有起到預期效應。2011年5月,平安將20%股權作價6500萬美元出售給沃爾瑪,同時沃爾瑪出資購買了用于兌現1號店管理團隊與平安集團簽訂的股權激勵協議的股權。12月,沃爾瑪從平安集團手中接手50%股權。2012年10月沃爾瑪宣布控股1號店,直到 2015年實現全資控股。

4.于剛離開1號店

2015年7月14日,1號店正式確認創始人于剛和劉俊嶺離職。于剛在離開1號店時群發的內部信中這樣表達了一個創始人的心情:“我們把1號店看成我們的孩子,傾注了所有的心血和情感,我們吃飯,走路,做夢都想到1號店,1號店是我們的一切,我們用心而不僅是用腦做1號店。”然而,這樣一位創始人,仍然沒有逃脫痛失控制權,黯然離開的命運。

5.1號店并入京東

2016年6月21日,京東和沃爾瑪宣布達成深度戰略合作,沃爾瑪旗下“1號店”并入京東,同時沃爾瑪獲得京東約5%股權。至此,1號店的命運塵埃落定。

股權點評:

1.同樣投的是錢,不同定位投資者謀求的內容不同

投資人通常分為財務投資人和戰略投資人兩種。風險投資基金屬于典型的財務投資人,他們投資的主要目的是通過股權投資溢價退出獲取財務收益,通常不直接參與被投資公司的經營管理,也不會要求控股被投資公司。

戰略投資人通常和被投公司處于同一行業、相近行業或處于同一產業鏈的不同環節,投資主要考慮自身產業鏈的戰略布局。因此,戰略投資人通常會加強對被投資公司股東會與董事會的控制,深度介入被投公司的管理。

平安和與沃爾瑪,一開始就是奔著控制權來的;于剛團隊將80%的股權轉讓給平安集團,實質是將公司的控制權拱手相讓。

2.京東V1號店,選擇決定結局

沃爾瑪的第一選擇曾經是京東,但劉強東斷然拒絕了沃爾瑪的控股要求。2010年,正值電商的寒冬,劉強東融資也十分困難。蘇寧用自己的錢熬,當當網跑到美國上市融資。平安用8000萬元換得了1號店80%的控股權。

如果于剛跟劉強東一樣堅持不讓出控股權,把電商這個寒冬熬過去,也許就能引來財務投資。平安入股之前,1號店的資金鏈并沒有耗完,再撐幾個月,結局也許會截然不同。最好的結果是像京東一樣引入多元化的投資,但話語權還捏在劉強東手里。

3.失去控制權的兩種結局

一是成為偏重于執行的職業經理人。事實上,自從被平安控股80%,于剛團隊的身份也由公司的創始人變成了職業經理人。如果安心于這種定位,再加上雙方的彼此需要,也是可以相安無事的。但在殘酷競爭的創業環境,這是很難的,往往只能是暫時。

二是創始人離開,這是最終的結局,只是時間問題。無數的事實都證明了這一點。

4.創始人如果要自己掌握命運,必須牢牢掌握住公司的控制權。

這里引用天使投資人徐小平先生的警示:“如果(創業者)一開始就把主權讓出去,60%給出去,再偉大的企業也做不下去;我(創業者)只要把事情做起來,這個股份多少不重要,這是錯誤的,凡是不以股份為目的的創業都是耍流氓。”公司的控制權主要有三種主要方式:股權層面的控制權、董事會層面的控制權、公司經營管理的實際控制權。其中,股權層面的控制權是至關重要的,也是最安全的方式。股權是對公司的終極控制權利,公司最重大的事項通常是基于股權由股東(會)決定的,如公司章程修改、董事任命以及融資等。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