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年4:思考---如何讓他人愿意幫助自己?

這里說的幫,應該不是指一件小事或者短期的幫助。

平日里舉手之勞的事,主要看對方的心情和對你的觀感,當然,如果別人對你沒有好的印象,很可能連舉手之勞都不肯幫忙。

要回答這個問題,不妨先設想一下,如果我們有能力幫助別人,我們會幫什么樣的人?

一是有自我成長意愿的人。

帶過小寶寶的朋友應該都有這樣的體驗,如果一個小寶寶想走路,你只要把手放在他面前,他會自己攀上來,努力站起,接著只需輕輕一拉,他就會跟著你慢慢走;
但如果他不愿意起來,就算只是一個十多斤的小團子,要抱起來讓他走,那也是有些困難的。

換成大人也一樣。如果一個人如果自己不愿意學習成長,那么無論旁人說什么做什么都沒用,因為他的大腦會自動屏蔽掉這些聲音。

比如我媽要求我每天寫日記,說了十多年;我自己也是嘴上說每天做記錄對自己有好處,但總是寫了一兩天就放棄。

放棄的原因各種各樣,用得最多的借口是沒時間。

但本質上還是因為我一直沒有強烈的成長意愿,自然也沒有動力通過各種方式來促進自己成長。

不過,當一個人意識到成長是一件必須且應該盡早開始的修行的時候,以前認為的那些無法抵抗的困難,會奇跡般變得沒有那么難。

工作再忙,總有碎片時間;信息太多耗費大量注意力,選擇性屏蔽就好;不知道該寫什么,就把自己當天的經歷做一下梳理。

反正,只要開始,自然慢慢的養成習慣,哪里還需要旁人耳提面命?自己都停不下來!

二是有學習能力的人。

有了自我成長意愿,還只是邁出了第一步。
學校固然是學習的地方,但并非出了學校,就不能繼續學習。

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很多事,靠原有的思維方法不能解決,這時候就要根據自身需求,自己想辦法找書或者教程來學。

不僅是一時一天的學,而是長期、時刻的學,并不斷學以致用,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

三是擅長獨立思考的人。

有了成長意愿,具備學習的耐心,還要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正如前面所說,學會一項技能并能熟練使用,的確是十分有進步。但如果只會刻板的使用別人教的東西, 那說明自己還沒有系統消化。

理論總是宏觀的,而生活中遇到的情況卻是瑣碎具體,有時需要綜合運用多種方法才能成功解決。

就算老師再多再牛,他們也不可能完全體會到你當時的情況,這種時候只有通過獨立思考,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解決之道,哪怕失敗也不要緊,起碼收獲了經驗,明白哪種方法行不通。

而人生的成長,正是體現在這一次次的自我嘗試和反思之中。

四是懂得回饋感恩的人。

助人為樂快樂之本,這句話很對,但也分情況。

如果是你對需要你幫助的人說,可以減少他人的心理負擔,也是一個人厚道的表現。

但如果以此來要求別人的幫助,恐怕只會讓人敬而遠之。

有時候我們幫了別人,并不需要有什么現實的回報。別人說幾句感謝,或者反饋一下受到幫助之后的成長,我們心里都會很高興,也愿意在有能力的時候繼續提供幫助。

但如果那人前面畢恭畢敬,事成裝聾作啞甚至過河拆橋,相信誰都不愿意再跟這樣的人多接觸。

而如果我們受到別人的幫助,就算當時不能回報,起碼記在心里,以后遇到事情也盡力幫忙,這樣人和人之間才會形成和諧溫馨的正向互動,大家都能更好的成長。

能讓人幫一次忙并不難,能讓人愿意一直幫忙,還是拼人品。

這樣梳理下來,怎么樣能讓人幫忙也就很清楚了:

第一,要有自我成長意愿;
第二,要有不斷學習能力;
第三,要有獨立思考能力;
第四,要常懷感恩之心。

其實還是笑來老師的那句話,

要得到貴人的幫助,自己得先成為貴人。##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