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心?小靈
? ? 終于等來逆天的暑假了,小孩兒們忽然有點想無法無天的意思,大人們想到這兩個月將被瘋狂小孩兒占據,頭發都忍不住掉了滿地。
? ?昨晚兒,兒子、和他的小表哥就玩兒電子產品和我展開唇槍舌戰,兩個9歲的小孩兒居然也提出了很多對大人的質問。
? “我經這兩天對你兩的時間分析發現,玩兒電子游戲的時間超過了四個小時。”
? “沒有,我們不喜歡玩兒電子產品!”小表哥是個反駁派。
“就是,我們這兩天下樓捉蟲子還用了很長時間呢!”兒子也理直氣壯。
“好啊,你們說不喜歡玩兒電子產品,那用數據來跟我說話,看看你們一天用在各項上的時間就知道了!”
“數據,我不懂!”兒子此刻簡直就是個不屈的“劉胡蘭”。
“數據是用來做分析的,可以因此來發現問題和你們的時間分配重點。”
? 我根據下午四點我回來后兩人的時間占比,畫了張餅圖給他兩看,發現他們說最不喜歡的電子游戲居然占了近4個小時,而寫作業彈鋼琴分別只有40分鐘左右。
? ?“孩子們呀,人們每天所做的事兒都差不多,都是吃飯、睡覺、寫作業、看書、玩游戲、鍛煉、工作;在這些事上花費的時間不同決定了人們成功的程度。”
? ? 他們似乎沒聽懂,“你們大人每天還拿著手機,為什么還管我們小孩兒玩兒游戲啊!”小表哥這個超級糾錯機又開始先找別人的問題。
? ?“沒錯,你們看到的的確是這樣。那我給你講講大人拿手機的時間分配。大部分用于工作溝通、了解學校的校訊通群內通知、你彈琴時錄視頻發給老師再溝通、寫博客、網上買家里生活用品;除去回來后做家務的時間,大概也就有一個小時是用手機放松的時間。大人做事的時候你們在玩兒,大人休息的時間你們還在玩兒。既然你們最愛的最主動最不用催促的是玩游戲,那么明天開始,每天你們最少要玩兒夠四個小時,而且我會像要求作業一樣盯著你們!”
? 兩個人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頭搖的跟撥浪鼓似的,都表示明天不玩兒游戲。
?02:
?第二天,和他兩玩兒個角色互換吧!我今天是小孩兒,你兩今天是大人自己管好自己,我的作業就是做飯,想讓我做飯的時候可以催我。
? 兩人忽然成大人了,沒有大人管了,表示非常不適應。我忽然成了小孩兒,心態里居然多了理直氣壯。窩在沙發里看電視劇絲毫不提做早飯的事。
? 他兩忍不住了過來叫我,我說“我是小孩兒。” “你是女兒嗎?”兒子問我,對呀,我是女兒,我這會兒就想看電視!”“女兒,我想吃飯了,快去做飯。”“我再看十分鐘。”我模仿他平時的狀態。他一把奪走了遙控器,電視“啪”的給關了,說:“不許再看了啊!”
十分鐘以后他再次過來催我,看我睡著了說:“你自己選擇的時間,你必須到時候醒來。”
這語氣怎么那么像我平時說他的呢?我平時也那么硬邦邦冷冰冰嗎?
中午吃完飯紹臣過來找我說:“媽媽,我覺得當大人一點也不好,我們可以12點的時候換回來嗎?”
你是不是想讓今天成為12點回歸原樣的童話呀?
“當大人多好呀,媽媽又不管你們,你們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這不好嗎?”
想到吃完飯還能玩兒游戲,兩人想通了。
一個下午,對于我來說超級漫長。我覺得自己就像長在沙發里的仙人掌,既不能移動到他們屋里去管他們,想到他們玩兒游戲又忍不住炸了滿身刺。不是說了今天自己要放下控制嗎?為什么不管他們的時候我就像犯了“毒癮”一樣呢?
我難道也是那種潛意識里看不得孩子高興的“病態”家長?
天太熱,兩個孩子穿著小褲頭在空調房里快上演大鬧天宮了,我推門看了一眼。兩人趴在窗臺上玩兒游戲呢,屋里公仔玩偶扔了一地,兩雙鞋各自單飛著。
我對自己說:“視而不見視而不見!”我在試驗著書上說的當你全然放下控制時,孩子會自己知道要做什么的奇跡!
兩個人游戲玩兒多久我不知道,兩人一會兒穿戴整齊蹦出來要去樓下抓蟲子。
“好,喝了這兩杯水,干嘛您隨意!”
我昏昏欲睡的時候,兩人空手一無所獲的回來了。再奉上一人一杯冰糖綠豆水。喝完,兒子說:“我們玩兒的太沒意思了,寫作業吧!”
兩人進屋邊寫邊玩兒,HAPPY的像是張學友演唱會現場。
一會兒兩人沖出來報告:“作業已寫完!請檢查。”效率還蠻高呀,我說:“我不檢查,我是小孩兒!你們兩大人互相找茬吧!”
當個小孩兒真好,不用去操心別人的事兒!
兒子一會兒小心翼翼地提醒我:“媽媽,該做飯了!”
“好的,我已經做了,大人。上午我是對著干的小孩兒,現在我是個聽話的小孩兒。”我說著。
兒子愣了一下,一會兒出來說:“媽媽,我該彈琴了!”
大人小孩兒中間對抗的氣氛,似乎因為一方的主動去做而變得回到了正軌。
03
彈琴的時候我錄了幾次視頻,他那段都沒彈順暢。兒子也很惱怒,情緒特別不好的說:“再給我一次機會!”
我讓他再練練難點,他有點崩潰的喊:“不要!”
我壓制下情緒,把門關上,讓他自己呆著。
一會兒琴聲想起,他自己又開始繼續練習。我再進屋時,兒子看著我,眼淚流了下來:“我不要當大人,我是個小孩兒!”我抱了抱他說:“兒子,你是不是感覺當大人沒人管就像被爸媽拋棄了一樣?”他點了點頭:“不好,不好,沒人管的感覺真的特別不好!”
吃完晚飯,小表哥走了。爸爸媽媽兒子三個人在屋里談心時間,問兒子為什么沒人管不好,他說:“該玩兒的都玩兒了不知道做什么很迷茫,原來有爸媽給安排很輕松。”
“是啊,兒子,做個大人就是要管好自己再照顧到別人。今天我是個小孩兒,沒感覺到你們對我的照顧。那這樣,以后還是爸媽給你定方向,你自己去計劃什么時間做,然后按著自己的想法去完成,怎么樣?”
兒子很開心的點頭“好,明天我要先計劃游2000米!”
“兒子,其實很多人說爸爸溺愛你,爸爸是游泳運動員,你卻連“蝶仰蛙自”四個姿勢都沒學全。有的哥哥一周只有半天的休息時間,可爸爸媽媽不是溺愛你,而是尊重你,想讓你自己做自己喜歡的事。你要自己安排好自己的時間,有重點才能休息和專業兼顧!”
今天,長大的不僅是孩子,我也在全然放手還是有方向自由的矛盾中醒悟。孩子的性格不同和成長之路不同,對于聽話習慣好的孩子全然放手他也知道要做什么。而對于有自己想法有個性的孩子,還是要在方向下的自由與檢查!
? 兒子上午在水里游泳的視頻像只小青蛙,爸爸這個游泳教練說:“要讓他多泡在水里不害怕,水性好再教動作就很快!”
?我們也做個多跟孩子泡在一起的家長吧,先不用我們習慣的方式,而是用孩子適合的方式,多變換各種引導的方式,一起去感悟修正,找對那條對的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