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實驗讓你了解“具身認知”——你不了解的那個你

具身認知(Embodied cognition),也稱“具體化”(embodiment),是心理學中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具身認知理論主要指生理體驗與心理狀態之間有著強烈的聯系。

生理體驗“激活”心理感覺,反之亦然。簡言之,就是人在開心的時候會微笑,而如果微笑,人也會趨向于變得更開心。


實驗一:卡通圖片實驗

心理學家把受試者請到實驗室,給他們看一些卡通圖片,并讓他們對卡通圖片的好笑程度進行打分。

心理學家把這些受試者隨機地分成兩組,一組使用嘴唇含住一支筆,注意不要讓筆碰到牙齒;另外一組是用牙齒咬住這支筆,注意不要讓嘴唇碰到這支筆。

很顯然,不論是用嘴唇含住筆,還是用牙齒咬住筆,與受試者判斷這些卡通圖片是否滑稽好笑,沒有任何關系。

但實驗結果表明,那些用牙齒咬住筆的人,會認為這些卡通圖片更好笑,更有趣;而那些用嘴唇含住筆的人,會認為這些卡通圖片完全沒有笑點。

這是為什么呢?如果你手邊有一支筆的話,你不放試著先用嘴唇含住筆,然后再用牙齒咬住筆。

當你用嘴唇去含住一支筆時,這個時候,嘴唇是撅起來的,嘴唇撅起來是什么表情?想象一個嘟著嘴的小朋友,他其實是生氣、不高興。而當你用牙齒咬住一支筆的時候,這是一個微笑的表情。

所以,當你用牙齒咬住筆的時候,你臉帶微笑,因此你會認為這些卡通圖片更好笑。


實驗二:鐵索吊橋實驗

請你想象在這兩種情境下碰見了一個女孩。

第一種邂逅情景是你在一個離水面很近,非常寬敞牢固的橋上面碰到了一個女孩。

第二種邂逅情景是你再一個離水面一百米高,不停地晃來晃去,看上去十分危險的鐵索吊橋上,碰見了同樣一個女孩。

這兩種情景,你認為哪一種情景會讓你覺得這個女孩更漂亮,更讓人動心?

從邏輯上講,這是同一個女孩,因此無論在什么地點,在什么情境下碰到,你都會認為她是同樣地吸引人。

但是,你會認為在一個離水面一百米高的鐵索橋上面,在這個危險的地方,碰見這個女孩更吸引人,更讓人動心。為什么?

道理很簡單。當你站在一個離水面一百米高、搖搖晃晃的鐵索橋上面時,你會緊張,你會出汗,你的心跳會加速,你的腎上腺素會大量地分泌。

而當你看見這個女孩的時候,你并不認為你此時出現的心跳加速、出汗、腎上腺素分泌是因為你害怕了這個橋。你會把這些生理反應錯誤地歸結到,是這個女孩讓你的心跳加速、讓你呼吸加促、讓你手心出汗。

甚至當你走過這個橋很長一段時間之后,你發現你的心跳依然很快,汗腺還在不停地分泌。你會想,這個女孩真的很吸引我。

其實,這個女孩是否吸引你,你并不知道得那么準確。而你現在的身體狀況,會影響你的判斷。


實驗三:絲襪實驗

邀請被試者參加一項實驗,任務就是挑選桌子上的長筒絲襪。

你肯定會仔細觀察長筒絲襪,細心比較它們的差異。

但其實,在你做出你的選擇之前,心理學家已經知道了你的答案:你一般會拿起最右側的那雙絲襪。

為什么?答案很簡單,因為你是右撇子,右撇子的人會習慣拿起右邊的東西,而不是左邊的東西。

這個道理在商業上有一個常見的應用,在日常生活中,那些價格高的貴重東西,通常會被放在顧客右手能夠碰到的地方;而那些便宜的東西,卻一般會放在貨架的左邊。

所以,回到剛才的實驗中,你以為你是在根據你的美學品位作出了理性判斷,但是觀察者會知道,真正影響你決定的,只是你是左撇子還是右撇子而已。


從以上實驗我們可以看出,我們以為自己做出了合乎邏輯的判斷,其實卻忽略了“具身認知”對我們的影響,這也應了中國的一句古話: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讓我們多點旁觀者的角度來評測自己!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