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講:同理心訓練——怎樣理解愉悅和不爽

從這個課程進入第一個模塊——同理心。

人的情緒很重要,將人的情緒比作操作系統,后期所學習的知識技能都是安裝在其之上的app,當情緒失控的時候,操作系統崩潰,那app其實并沒有任何作用。其實,在極端情況下,最能夠影響人的行為的是主觀情緒,情緒的釋放幾乎是沒有時差的,而對知識技能的提取調用是需要時間的,因為這部分是理性的部分,是將情緒往回收的過程,是逆人性而為之的。因此,對于產品來講,用戶的情緒很重要,他們沒有辦法像產品經理一樣分層次說出他們的感受,他們展現的是用戶情緒

首先,最底層的情緒就是“生物性情緒”。最基礎的四種分別是:愉悅、不爽、憤怒、恐懼。這一課講的是前兩種——愉悅和不爽。導致這兩種情緒的關鍵要素在于——“滿足”。需求被滿足就會產生愉悅的情緒,而需求沒有被滿足就會產生不爽的情緒。對于動物來說,需求可能只包含生存需求;而對于人來說,需求就同時包含生存需求以及社會需求。

這個理論可以同樣用于度量產品好壞、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用戶是否通過產品提供的服務得到了滿足,人與人之間是否彼此可以懂得對方的愉悅和不爽。以上這兩點是判定一個產品的好壞、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好壞的重要的衡量標準。

其次,我們同時也要注意人與人之間是不同的,他們的情緒產生系統是不同的,對于同樣的事情可能會有不同的感受。有些人會對一件事情不斷產生愉悅/不爽的感受,而可能別人對這件事情就很無感。比如,我看到桌面上面亂到一定程度或者床單上的氣味很敏感,會讓我不能忍受,但是帆哥可能就完全無感,那這種時候我就會開始收拾或者換床單,直到我滿意為止。比如,我會特別熱愛宅在寢室里面看綜藝并且樂此不疲,這讓我感到愉悅,但是帆哥就完全不能忍受宅在寢室里面看綜藝,一定需要出去遛彎/運動,這才會讓他愉悅。這可能是因為我們的內心的需求是不一樣的,需要被滿足的點是不一樣的。

那么,這帶來一個問題,你是否知道自己內心的需求呢?需求可以是淺顯的,也可以是隱藏的。如果發現那些隱藏的需求,那些隱性的讓你感覺愉悅的點,你可能就發現了你自己的天賦。比如,之前看到一個收納教程,其實主角就是一個非常普通的日本家庭主婦,她發現收納——讓所有東西非常整齊以一種熵非常小的姿態呈現,會讓她非常愉悅,因此她就一直努力研究怎么收納不同類型的衣物,要折成什么樣子,這樣既不會亂也方便找,然后就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論,然后就出書并且大賣了。收納讓她愉悅,這就是她的天分,她找到了,并且持續投入,同時持續的愉悅感激勵她不斷深入,最后她成功了。這個差不多驗證了天才的一萬小時理論。所以,想成為天才,有兩個要點,第一找到你的天賦,那個讓你持續愉悅的點,第二持續投入,愉悅感會推動你為此付出一萬個小時。


作業:

1. 即使被吹得天花亂墜,也用起來感受不好、很勉強的產品。

抖音。被推薦是因為說是可以消磨時光的有趣的產品。等我下載了之后,確實是滿足了我吸狗、吸小姐姐的需求,是一個消磨時光的利器,第一次使用的時候就持續使用了4個小時。但是,有讓我不爽的地方。第一,使用的時候覺得非常空虛,無法攝取必要信息和資訊,同時由于推薦算法推薦的內容都很單一,產生了一定厭倦的情緒;第二,沒有辦法自己拍作品,門檻比較高,感受到的參與感太弱了,也就沒有滿足我進行社交展示自我的需求。

2. 用起來很爽,每一點都能得到滿足的產品。

微信。我可以用微信進行聊天、可以發朋友圈發表自己的感受并且進行互動滿足社交需求、可以用滿足日常生活需求——叫車、叫外賣、付款,可以消磨時光——小游戲,可以獲取資訊——公眾號、搜一搜。基本上是完全離不開的產品,同時由于界面簡潔大方,易上手,體驗很好。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