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一個老姐交流,老姐很真誠地和我說:在應該努力的年齡一定好好努力,抓緊這幾年時光,保持個好的狀態,千萬不要拿看淡作為自己不作為、少作為的理由,現在可能沒有危機感,等再過幾年,等別人都升起來的時候,想看淡是很難的,到時候后悔也來不及了。
誠然,我們在生活中經常聽到這樣的話語:我這人不是當官的命;我又不求當什么官,有必要那么努力嗎?一般這么說的,都是危機感不太強的時候,要不是剛參加工作,要不是還沒有形成真正的競爭,起碼人群里不會只顯出自己,身邊還有幾個和自己情況相同的。
看淡是一種境界,而不是一種借口??吹桥^后,經過奮斗之后,對結果的一種釋然,對自己已經有了交代,已經問心無愧,才有資格說看淡。如果都沒有努力,都沒有付出,本來就不會有什么結果,更談不上什么看淡。
看淡是內心的一種自信,而不是掛在嘴上的一種托辭。我覺得老姐說的挺對,在努力的年齡就應該好好奮斗,我們可以不喜歡當官,但不影響我們做好專業,成為業務骨干;我們可以不喜歡現在的工作,但不影響我們學點其他有用的東西;我們可以在職務上不如別人,但生活依然過的有滋有味,有自己的愛好,有自己的特長,有自己的圈子,有自己的風格,總之,有站得住腳的地方,沒必要太羨慕別人,沒必要把是否成功聚焦在某個點上。而不是什么也不想做,確實什么也沒做,只是嘴上說看淡,凡事說看淡,不要說別人,自己都不相信。
真正意義上的看淡是很難的,需要付出很多,經歷很多,甚至受傷很多,有自己的感悟,有自己的思想,知道自己哪些最適合,哪些最重要,知道強求來的未必長久,懂得了取舍,才會笑看進退,才會有更為堅強的內心,更為灑脫的生活,不管結局如何,依然努力向前,依然奮斗不止,依然受人尊重。
對我們這些年輕人來說,沒有經歷過奮斗的過程,沒有體會過成功的喜悅以及失敗的痛楚,對生活沒有自己的觀點,說看淡只是一時欺騙自己,理由很脆弱,站不住腳,很容易被戳穿,到了那個年齡,到了那種尷尬的境地,才會讓人自己不知何去何從。
趁著年輕,先別說是否看淡,都沒努力,咋知道會沒有結果呢,還是先保持這種努力的狀態,身上先有不服輸的這股勁,讓自己得到鼓舞,讓別人看到希望,然后找一個合適的領域,持續發力,不斷努力,不負這大好年華,不負這青蔥歲月。至于結果,順其自然,有這些努力打底,有那些技能壓身,我們才能進退自如,才能有更為充盈安寧的內心,才真正有了看淡的資本,才是真正的看淡。
end。謝謝閱讀,天天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