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讓孩子遠離人渣?從北大女生自殺事件說起

12月12日,南方周末微信公號發布《“不寒而栗”的愛情:北大自殺女生的聊天記錄》文章,引發網民持續關注。

包麗系北京大學法學院大三的一名女生,10月9日服藥自殺,隨后被醫院宣告腦死亡,經查詢包麗與男友牟林翰的微信聊天記錄,包麗母親認為找到了女兒輕生的真相——包麗是被牟林翰逼死的。

牟林翰是高包麗一級的學長,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2015級學生,他和包麗均在學生會擔任要職,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官網顯示,牟林翰參加該院2019年研究生推薦免試專項計劃。

不為人知的是,兩人交往這一年多來,包麗遭受了對方殘忍的精神折磨:感情控制、處女綁架、精神暴力、人格貶低打壓、語言暴力、以女生父母要挾、裸照威脅、自殺威脅、要求女方懷孕并流產、要求女生永久絕育等。

兩人戀愛期間,牟林翰嫌棄包麗有過戀愛經歷,不是處女,但又不愿意分手,卻又以此反復折磨包麗,甚至以死相逼,要求包麗自殺證明自己。

男主要求包麗永久絕育


男主以死要挾


一方面以愛的名義裹挾對方,一方面不斷攻擊對方的弱點打壓對方,讓對方低到了塵埃里。

包麗出事前,發給牟林翰的微信當中,稱自己是“垃圾”。

而僅僅幾個月前,包麗還堅稱最美好的東西是她的未來。

包麗作為北京大學法學院的學生,對于法律法規、當事人權益這些概念的理解,一定不會低于你我,但她仍然在愛的外衣的裹挾下,一次又一次降低個人維度,妥協在日復一日的負面轟炸中,直至徹底扭曲了認知,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難以想象,這樣一個前途無限美好的女孩,這樣一條年輕鮮活的生命,是經歷過怎樣的痛楚才會以義無反顧的姿態自我終結。




包麗事件整個追蹤下來,發現男主牟林翰和我某位女友的前男友謎之相似。

這位女朋友的前男友,外形談不上多英俊,但文質彬彬,待人接物溫文爾雅,思維敏捷,才學和口才都很出眾,對事務常有獨到的見解,容易吸引異性仰慕的眼光。

完美男友和牟林翰一樣,非常明白人際需求和利益交換這些拿不到明面上來說的東西,能在工作中給予女友很多指點,讓她越發崇拜和迷信他。

與此同時,他會經常向女友傾訴他的孤獨和偶爾的迷惘,強者表現出的脆弱往往更容易讓人迷了心智,滋生保護欲。

我的這位女友也是這樣,她常和我們說,她看到了他最脆弱最孤獨最不為人知的一面,她應該更理解他,更包容他。

但如果兩人因為瑣碎小事有了爭執,完美男友也和牟林翰一樣,以愛的名義和欲擒故縱的方式要求對方認錯妥協:

“他為什么又來找你?還不是想和你**?我是東北男人,我就是這樣要求和珍視我的女人,正是因為這樣的精神潔癖,我才單身了這么多年,我一直以為,你是懂得我的那個人,可能,是我錯了,我就應該單身。”

然后,我的女友在思來想去自我反省之后,結論一定是:是我錯了,我沒有顧及他的感受,我應該主動找他,向他道歉,得到他的原諒。我應該讓自己更好,才能配得上他,孤獨的他,優秀的他。

在他倆所有的爭吵包括之后的分手中,他從來都是將所有的責任推給對方,這樣的人擅長從哪怕是你都已經忘記的事情中挑兩件不足掛齒的細節指摘對方:我沒有錯,你才是這段關系走向終結的罪魁禍首。

同樣的,在牟林翰看似追求完美、環環相扣的“愛”的說服下,包麗妥協了,她也認為是自己的錯,開始后悔自己的過去。

幸運的是,我的女友在經歷了一次重大事件后,幡然醒悟,徹底抽身,及時回頭。

拋開網絡上針對包麗事件討論最多的熱點詞匯PUA、字母圈等內容,不難發現,對對方實施精神暴力和操控的人,有一些驚人相似的共同點:

極度冷漠自私偽善、極端狹隘精于算計、精致的利己主義人格。

有人就包麗事件向牟林翰求證,他的說法是:

“(包麗自殺)我覺得不能說我沒有關系,我是她男朋友,而且我們倆相處過程中我沒有照顧好他。作為他男朋友,我是一定有責任的。”

“我不明白什么是精神控制?”




高知年輕人因為戀人的精神控制和摧殘,最終選擇結束生命的,包麗不是第一個。

今年22的Alexander Urtula在美國波士頓學院攻讀生物學專業,在家人、同學和朋友的眼中,Alexander是個不折不扣的優秀青年:完成所有課程提前畢業,在自己所學的領域報刊上發表了文章,還在大醫院擔任研究助理,可以說,這簡直是一個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男朋友。

今年5月20日是Alexander所在年級畢業典禮舉辦的日子,他的家人從新澤西州專程趕來波士頓學院,就是為了見證Alexander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之一,但是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大家始終沒有等來Alexander。

8點35分,在距離畢業典禮所在體育場不遠處的停車場里,“咚”的一聲,一個男孩從樓上徑直跳了下來,當場死亡...

人們驚訝發現跳樓自殺的這個男孩正是Alexander,此時離他畢業典禮開幕有一個半小時的時間。

Alexander的死震驚了學校,好不容易完成了學業,未來一片光明的他為什么突然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平日里懂事性格又好的他為什么突然就選擇跳樓輕生?

很快,警方介入了。在一系列的調查后,警方終于確認了Alexander確實是自殺,不過在他自殺的背后,還有一個重要的“推手”——Alexander的韓籍女友Inyoung You。

今年21歲的Inyoung You和他互發了約75000條短信,其中從Inyoung You手機發給Alexander的短信占多數,約為47000條,這些短信基本都充滿了語言暴力。

“你去死吧。(go die)”

“你要不然自殺吧。(go kill yourself)”

“這個世界少了你會更好的。

“如果沒有你,你的家人,你的女朋友我,還有整個世界都會變得更好。

警方的調查顯示,Inyoung You曾在一天之內給Alexander發送700多條短信,幾乎每條短信都是催促他趕快自我了結,她還利用自殘作為威脅來控制男友Alexander。

有證據明確表明,在Alexander從樓上跳下來的時候,Inyoung You就在停車場里,目睹了一切。

之后,波士頓地方檢察官正式宣判將以“過失殺人罪”起訴Inyoung You。

起訴書中指控“Inyoung You的各種虐待徹底壓垮并摧毀了Alexander的求生意志。



Alexander Urtula不是因為伴侶的精神暴力和控制而自殺的第一人,包麗也不會是最后一人。

PUA也好,人格扭曲也好,這樣的人在現實生活中都真實地存在著。作為父母的我們,應當思考的是,怎樣讓我們的孩子遠離和識別這樣的人。

首先,應當教會孩子樹立心理邊界意識,學會拒絕;

每個人都應當知道,能為自己負責任的只有自己,既不需要對他人負責,也不需要他人對自己負責,每個人的人生都不輕松,能負責自己已然很不容易,不要企圖去背負他人的人生責任。

你,只需要對自己的行為和情緒負責。

告訴孩子,拒絕時講事實,不指責對方。

拒絕也并不一定非要面紅耳赤地撕破臉,而是溫柔卻堅定地告訴對方你的立場和底線。如果你都不重視自己的底線,更沒有人會在乎你的底線。

當利益被侵害時,嘗試用中性詞梳理邏輯,不用描述自己的委屈,更不要指責對方。

比如你實在不想每天提前去同學家樓下等她下來一起去學校時,拒絕時可以告訴對方:

因為需要提前去等你,媽媽做的中飯總是不能好好吃完,媽媽批評我了,并且冬天了,等在樓下挺冷的,所以很抱歉我不能每天下午等你一起去學校了。

我們的孩子應該記住,過分的善良和自我犧牲,只會讓人別有用心地利用。

另外,教會孩子遠離那些長期帶給自己負面壓力的人,遠離這樣的暴力環境;

無論這個人是誰,父母、老師,還是同學朋友、同事或伴侶。

因為一個真正客觀理性的人,只會就事論事,不會借題發揮,更不會長時間固著在同一個問題上責難對方,提出一個又一個荒唐可笑的訴求。

成年人都知道,外界給予的評價很多時候并不是基于事實的客觀評價,而以是否有用,能否滿足自己的需求為出發點。

比如你希望財務趕緊走流程報賬,不管她的臉多難看,你都會違心地說上一句:張姐,我發現你越來越年輕了,是用了什么護膚品啊?

這樣的評價,成年人可以一笑了之,但孩子,往往會聽到心里去。

如果換成負面評價,長期灌輸給孩子,那么孩子的自我價值感會越來越低,不利于其健康人格的形成。

此外,我們要告訴孩子,如果他(她)正承受著巨大的痛苦壓力,自身無法分辨對錯時,求助父母和專業人員是很好的辦法。

最為重要的是,我們應當為孩子提供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培養出良好的雙向親子關系。

牟林翰在和包麗的情感糾葛中,能看出來是投射了對親生母親的復雜情感,他害怕被拋棄,又非常在意媽媽給的不是她的全部,他極度渴求霸占媽媽全部的愛,甚至希望斷了媽媽再生孩子的組織器官功能來證明媽媽是全心全意只愛他一人的。

這是原生家庭父母不當的養育方式,給未成年子女帶來的心靈創傷以及后期發展出來的極度病態扭曲。

個人大膽猜測,在包麗的成長過程當中,父親應當也是介入極少的。父教缺失,很難養育出果敢的孩子。遭遇極端創傷性事件時,內心能量更易匱乏和不穩定。

而良好的家庭關系和親子關系的養成,有賴于彼此欣賞信賴、相互鼓勵支持,而不是伴侶之間、親子之間的長期苛責、貶低,非理性要求,因為語言暴力和肢體暴力一樣,會帶給對方精神上的創傷,甚至失去生命。

世界上怎么會有牟林翰這樣的人?這是很多人看到新聞的第一反應。

驚訝于這樣病態扭曲人格的存在,其實沒有意義,我們驚訝不驚訝,他們都真實地存在著,只有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和正確的自我認知,讓我們的孩子身心更強大,遠離這樣的人,才有寫下這篇文章與你共同探索的價值和意義。

如果你恰好見證了身邊有人正在經歷這樣一段充滿暴力的關系,也請你及時伸出援手,避免悲劇再次發生。

我是雷森媽媽,我的孩子今年10歲,我的學生很多,我希望他們都能成為健康勇敢,對不合理要求堅決說不,可以主宰自己人生的人。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