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論壇、網易論壇、搜狐論壇、中國網論壇、中華網論壇、環球網論壇……
這幾年來,很多論壇關閉了。從屬體制內的、民間門戶網站的,都未能逃出此漩渦。
現在,又輪到了新浪論壇。
各位親愛的壇主、會員們: 感謝多年來對文化歷史論壇的支持和厚愛,基于公司技術支持原因,新浪文化歷史論壇將于2017年8月31日下線,給您帶來的不便,敬請諒解!新浪文化歷史論壇在陪伴大家的12年里,得到眾多文學和歷史愛好者的認同,在這里大家分享寫作、閱讀、思考的快樂。我們對您的支持與厚愛感到無以倫比的榮幸,會一直記得我們在一起的日子。論壇雖然關閉了,但是熱愛文化歷史的心不變……
有些論壇,關閉之時,會提前一個月發出公告,讓大家留下懷念的文字;有的,則突然直接下線,從此不再見。
之前看《走向共和 海外版》(極度推薦,值得一看),總也難以理解里面李鴻章說的那句,“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現在,我卻越來越明白了。
論壇時代,真的要結束了。
不可否認,越來越多的論壇關站,與那個不可言說的大環境息息相關,某些地方發出一句話,就讓站方疲于奔命;但更大的原因,恐怕在于,這真的是個太老的產品了。
互聯網時代一日千里,越來越多的玩意分散了人們的時間。想到去占據手機屏幕的方寸之地的論壇,除了凱迪、天涯,我真想不出其它了。
便如新浪論壇,別說手機應用,就是其電腦版首頁,至少有一年多未再更新。幾十個版塊,除了新浪雜談等極少數之外,都乏人問津。連那些不斷注冊用戶名發廣告貼的,都興趣索然。沒有流量之處,打再多的廣告,又有什么用?
沒了人,不熱鬧,對于網易、搜狐、新浪等并不靠論壇生存的網站而言,論壇連雞肋都不如。
盡管,我覺得,論壇主貼、跟貼、回復、引用等形態,確實是網絡言論平臺中最利于觀點交鋒的;比起微信群、朋友圈使得本來親近的同學朋友因觀點不同而撕逼、拉黑、斷義……它的交流渠道,可說十分順暢,很多人不打不相識,甚至相知相戀……但,這些情懷,在流量面前,不堪一擊。
說白了,不是門戶網站拋棄了曾給他們帶來無數流量的論壇,而是用戶在眼花繚亂中,已不再適應論壇這種形式。是時代,想要拋棄論壇。
當然,可以預見,只要某些部門能容忍,論壇還能在移動互聯網的夾縫中繼續生存下去,畢竟,中國人多,基數大,但極大可能,絕大多數的論壇,都會有近幾年來徹底消亡,只留下全心全意做論壇的幾家……
如果歷史真的賦予了論壇某種任務,到現在,它的任務,已快完成了。
論壇累了。
然,我相信,那些因論壇而生的寫作者、言說者,不會因論壇的消逝而停止寫作、言說。一個平臺的消亡,必有另一個平臺的崛起。只要嘴巴還能張,就一定會有聲音發出來。(屏山石2017/09/01)
更多精彩盡在微信公眾號 史為鏡(時評、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