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史記》四件事

文人無雙(原創)/微信公眾號“心際花園”

看過臺灣大學呂世浩老師講解的《史記》,我受益匪淺,并發現了《史記》中不為人廣知的四件事。

一是《史記》不是司馬遷一個搞定的。你想想,宋代的《資治通鑒》294卷,300多萬字,司馬光還只是主編,花了十九年完成,注意當時已經有了紙。而《史記》,“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太史公自序》原文),光寫就寫了十四年,即使字數不前者的六分之一,但當時沒紙呀。如果沒人幫忙的話,司馬遷一人是難以完成的。

不錯,有一個身影一直默默地站在司馬遷背后,不圖吃,不圖穿,默默地支持了司馬遷的工作,他就是司馬談,司馬遷的親生父親。司馬家祖上光榮,上古時代一直在史官的崗位上世襲罔替,兢兢業業,中間因戰亂等原因出現了斷層,到了司馬談這一輩,當上了太史令。老爺子一輩子不求升官加爵,不求殺敵封侯,就想寫本書,臨走時,拉著司馬遷的手,說的遺囑就是“今漢興,海內一統,明主賢君忠臣死義之士,余為太史而弗論載,廢天下之史文,余甚懼焉,汝其念哉!”但,真的只有這兩個人嗎?

這就涉及到第二件事,《史記》沒有得到官方許可。換句話說,《史記》是無立項、無批文、無審查、無驗收、無獎賞的五無產品。《史記》沒有像《資治通鑒》那樣,有經費,有人手,編完之后,有皇帝嘉獎,“今賜卿銀絹、對衣、腰帶、鞍轡馬”(宋神宗給司馬光的獎諭詔書)。雖不至于像唐朝的玄奘和尚一樣,冒著殺頭的危險追求信仰,也是含辱忍垢,發憤而作。

司馬談和司馬遷不是太史令嗎?太史令的本職工作不就是抄抄寫寫,編些歷史嘛。不好意思,漢朝的太史令其實掌管天文的,司馬遷還主持過漢朝的歷法更改,秦朝時十月是正月,一年的開始,到漢武帝時才改成了一月是正月。司馬遷雖然有著崗位優勢,可以調閱皇宮里的檔案文獻和天下的遺文古事,采訪名人后代,查看珍貴古跡,可是,寫不寫《史記》這類的書,完全是自發行為,與組織無干。而且,《史記》完成后,在漢朝一度是禁書,不能在網絡上免費下載,因為里面有太多的宮闈秘事。那么,司馬遷為什么要寫《史記》?

這就牽扯出第三件事,《史記》的原名不叫《史記》。《史記》到了三國時才出現的稱呼,它的原名是《太史公書》,就像孟子的書叫《孟子》,墨子的書叫《墨子》一樣。司馬遷寫《史記》,除了完成老爹囑托,繼承孔子的《春秋》傳統,還想“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現在的大師太多,除去進牢房,有私生子的偽大師外,真的大師大家誰又能記住幾個?春秋戰國號稱百家爭鳴,司馬遷也只歸類為六大家:陰陽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六家之外,司馬遷欲再添一家——史家。中華文化千年未斷,史家功不可沒,司馬遷實現了他的愿望。

《史記》,或者《太史公書》寫完了,就能保存下來嗎?秦始皇的焚書坑儒不遠,丞相李斯諂媚獻策“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等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這一事件導致了中華文化的斷層和分裂。《史記》寫了那么多的高層秘事,能留下來嗎?會不會像它的主人一樣,遭受蠶室酷刑?這就是第四件事,《史記》不是一本書,而是有正本、副本,正本“藏之名山“,”副在京師”,仿佛兩個孿生兄弟,一本損害,另一本也可補救。一本五十二萬字,兩本一百多萬字,司馬遷不像現在的網絡寫手,可以月更新萬字,而是一筆筆寫成,由此可見司馬遷的良苦用心。

謝謝您,司馬遷。
(文章版權歸微信公眾號“心際花園”作者文人無雙和醒悟所有,如果你喜歡,快快點贊和轉發哦!)
心際花園
撰稿人:文人無雙
心理學家:醒悟

二維碼下載.jpg

(掃描上方二維碼可關注“心際花園”的公眾號! )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完成《史記》之后,卻在歷史記載中消失。而司馬遷歷經十四年編撰而成的《史記》并非一本,而是既有正...
    章魚丸子wer閱讀 892評論 1 4
  • 畫畫還真是力氣活,不斷冒汗,夏日高溫還在堅持,是真心喜歡,樂在其中!不論畫的好與壞,這份心情是無以比擬的!很...
    紫墨睿媗閱讀 287評論 1 2
  • 220days 這么多人想念妳捏~ babamama有時做得不好~ baba常常對mama說話態度語氣不好捏~ 一...
    sueva閱讀 202評論 0 0
  • 今年我大四,你大二,異地。 你今晚突然說你害怕,說別人都說異地戀都怕一個太忙,一個太閑,...
    Seek呂閱讀 342評論 0 0
  • 今天晚上出去吃了牛肉火鍋~就是那種潮汕牛肉火鍋~ 自打上次吃小龍坎吃傷了,只能吃清湯鍋,跟辣的東西基本告別。 第一...
    piggy的小花園閱讀 238評論 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