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蝸牛,你要怎么爬? ——本周復盤

阿門阿前一棵葡萄樹

阿嫩阿嫩綠地剛發芽

蝸牛背著那重重的殼呀

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只是葡萄藤,千條枝,萬條蔓,小蝸牛究竟應該選哪一條爬呢?

聽完分享,做好筆記,一臉疲憊地回到房間。

“來,和我講講,最近這么辛苦,學了些什么呢?”

見慣了我三分鐘熱情的袁先森,關切地問。

得意洋洋地把最近的打卡文章,分享筆記獻寶一樣拿給他看。

期待著,他刮目相看的表揚。


“你到新部門也有大半年了,業務也熟悉的差不多了,接下來你有什么工作思路?”

“呃……”

“馬上要負責一個部門的運轉了,如何開展管理,有什么想法嗎?”

“這個……”

“年中領導交代的口述史,方案進行到哪一步呢?”

“十九大報告學習過了嗎,對未來一段時間的趨勢和方向有了解嗎?”

撓撓頭,啞口無言。


“你現在學習的這些東西也是很有意義的。只是你現在時間精力有限,重心是否應該是手頭的工作,或者說有沒有想過將學到的這些方法運用到工作實踐之中呢?”

“比如說,勾搭牛人,我可以給你介紹業內相關的資源,那你有沒有想過你能提供什么想匹配的資源,以何種方式開展合作,實現雙贏呢?”

“比如說,拒絕無效的努力,你有沒有想清楚,你目前最想要的是什么?你的目標是什么?”

“工作上需要加強的短板,你是不是一直在逃避?”

……

一語驚醒夢中人。

在加入新江湖不久,也有過一段迷茫期,每日疲于打卡,輸入時間被大大壓縮,輸出質量也遲遲不能提高。一直以為是因為自己基礎太差,輸出效率太低所致,于是不強求打卡,并增加輸入量。聽早讀、記分享,學最佳……行動營的任務盡量不拉下。

沉浸在自己忙碌學習的假象之中,有時甚至會在心中埋怨工作任務太多影響了學習,只想匆匆應付,轉身再去埋頭于書本。

為什么輸出質量不高,為什么始終不見成長?

根源不在于輸入,在于沒有思考,沒有實踐。

聽了許多場分享,記錄了許多牛人的成長經驗,沒有結合自身的情況思考,并踐行到工作生活之中。

回想一下,22天的行動營,加上10天的新江湖預備期。讀了那么多的方法論,寫了那么多的感悟,現在記得的還有多少,實踐了的又有多少?似乎,更多地只是為了完成打卡任務,為了一個虛榮的完成量的成就感。

到頭來,這些知識還是只是靜靜地躺在我的電腦硬盤之中。

袁先森,他沒有參加行動營,也沒聽過什么線上分享,但對自己,對現狀,對未來,他有著自己的思考和判斷,他直接向身邊的牛人學習,并且有著果斷迅速的行動力,漸漸地跑在了的前面。


普通人想的是我要做什么,我要得到什么?而牛人想的是我不想要什么,我要放棄什么。

拆書法告訴我們,要針對自己遇到的問題去讀書,“功利”地去讀書,而不是一字不落地從頭讀到尾。

寫作、演講、牛人、成長、分享、有趣有料的伙伴,行動營為我們提供了一場知識的饕鬄盛宴,群里每天都活躍著上千條的消息,真的需要每一場,每一條都跟上嗎?

行動營是否是一個縮小了的網絡世界,信息的海洋?

佛祖說:“你在一生中可能會遇到很多 美好的東西,但只要用心好好把握住其中的一樣就足夠了。弱水有三千,只需取一瓢飲。”


小蝸牛,找準最喜歡的那顆葡萄,規劃好路徑,不再東張西望,不再左顧右盼,踏踏實實地沿著葡萄藤攀爬。

等你爬上,葡萄也就成熟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