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透視寶在時間指標方面一共有10個指標。商智方面有4個指標。
透視寶時間指標說明
- 首屏時間:瀏覽器顯示第一屏頁面的時間,用來判斷用戶看到第一屏內容的時間,是衡量用戶體驗重要指標。
- 終端用戶響應時間:從用戶發起請求到瀏覽器對頁面進行渲染完成所需要的全部時間。
- 首字節時間:用戶發起請求的時間與瀏覽器接收到第一個響應字節的時間之間的間隔。
- 服務器連接時間:用戶發起請求的時間與開始提取服務器響應文檔的時間之間的間隔,包括重定向、域名查詢、TCP連接和SSL握手的時間。
- 響應可用時間:開始處理來自瀏覽器請求的時間到瀏覽器接收該響應的時間之間的間隔,包括網絡中從用戶的瀏覽器到服務器所用的時間。
- 前端時間:文本響應的第一個字節抵達的時間到瀏覽器完成響應頁面的渲染的時間之間的間隔。
- DOM準備時間:準備好完整的HTML文檔(DOM),使其可用的時間。
- HTML下載時間:瀏覽器下載完整的HTML文檔內容所需要的時間。
- DOM建立時間:瀏覽器建立文檔對象模型(DOM)所需要的時間。
- 頁面渲染時間:瀏覽器對剩余資源完成下載所需要的時間,包括圖片資源下載和頁面渲染完成的時間。
時間指標計算的基本手段
利用瀏覽器Window.performance.timing和相應的事件,獲取到想要的時間戳,再利用時間戳相減得到相應的時間指標。
借助Window.performance.timing只讀屬性取到一個PerformanceTiming對象,這個對象包含了頁面相關的性能信息,兼容性IE 9及以上。
另外借助瀏覽器事件(如onload事件)完善數據的采集。
PerformanceTiming內包含的21個時間戳
PerformanceTiming對象一共包含21個屬性,每個屬性是一個時間戳,如PerformanceTiming.navigationStart表示的是是一個無符號long long 型的毫秒數,表征了從同一個瀏覽器上下文的上一個文檔卸載(unload)結束時的UNIX時間戳。
鑒于PerformanceTiming內一共包含21個具有不同時間段的時間戳,其中兩兩相減就能得到一個時間指標,如果一個不少全部采集,數據量很大,通常重點選擇能直接量化用戶時間感受的以及能幫助技術衡量頁面性能的指標進行采集。
透視寶和商智前端監控系統時間指標對比
指標計算方法以及對比
總結
通過上表對比可知,透視寶在數據采集雖然也是有所選擇,但是指標更多、更細,好處是可以滿足更追求細節化的技術分析需求(某些指標在前端的角度來看,實際解決問題時是否存在這樣的需求還是未知的),可以制作出更漂亮更豐富的圖表。缺點是里面的大部分數據均嚴格依賴PerformanceTiming,低端瀏覽器(IE9以下)沒有替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