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金錢的態度
我對錢的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從一開始的“視錢如糞土”到“學會愛錢”到“錢是一個工具”。
有人問我,當看到“金錢”這個詞時,首先想到的句子或情景是什么?我才發覺自己一直以來關于金錢的觀念是這樣的:
“我們家沒錢”
“賺錢很難”
“金錢是萬惡之源”
“電視里的有錢人都是壞人”
“男人有錢就變壞”
“有錢人就勢利,市儈、小氣”
“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是血淋淋的”
“我不可能成為有錢人”
“身為窮人感到光榮,因為沒錢就顯得高尚”
當我開始審視自己擁有這樣的信念以后所產生的影響,就大受震動。
“我們家沒錢”,所以我是窮人,感覺低人一等,跟別人家不一樣,不能像別人一樣想要什么就可以有什么; 因為“賺錢很難”,所以錢是靠省出來的;輕輕松松是賺不到錢的,要特別辛苦才對;“我不可能成為有錢人”,有錢跟我沒關系;“金錢是萬惡之源”、 “電視里的有錢人都是壞人”、“男人有錢就變壞” 、“有錢人就勢利,市儈、小氣”,“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是血淋淋的”,金錢很可怕,金錢很壞,所以不要成為有錢人;因為沒錢所以好像精神就富足,“身為窮人感到光榮,因為沒錢就顯得高尚”。
一邊因為貧窮而自卑,羨慕富人可以為所欲為;一邊又以貧窮為榮,認為貧窮才好,錢是個壞東西;這些關于金錢的概念,經不起推敲又自相矛盾。那到底是貧窮好,還是富有好?到底想有錢還是想沒錢?一方面,心里是想要變得有錢的,另一方面,告訴自己有錢是壞事,不敢有錢。如果我們的大腦對一個事物沒有堅定的信念,一直搖擺不定,那最終只會讓自己陷入混亂,事與愿違。
金錢到底是什么?金錢不是從人類一開始就有的。起初,人們需要食物,我有魚,你有肉,我想吃肉,你想吃魚,那我們交換一下,大家都有魚有肉吃。可是,如果我有魚,你有肉,他有雞,可是我想吃雞,他想吃肉,你想吃魚,這時候交換就比較麻煩了,聰明的人類就想出來一個中介物,發明一個大家都信得過的東西,只要有這個東西,就可以交換別人手上的其他物品。從貝殼、白銀、黃金到紙幣、信用,擁有金錢的本質就是擁有可以一物換一物的能力。有錢意味著什么?擁有它,就擁有選擇的權利。
成為有錢人的途徑
在積累財富的方式上,工作,幫人打工,是最低效的方法。《窮爸爸富爸爸》提到四種賺錢的途徑,幫人打工,做自由職業者,自己做老板開始生意和投資讓錢生錢。《中國私人銀行行業發展報告》的調研也指出,中國千萬高凈值人群主要由企業主、炒房者、職業股民、金領組成。其中,職業股民富豪占10%,炒房者占15%,企業主占55%,金領占20%,創辦企業和金領是千萬高凈值人群的主力。
擺在我們面前至少有以上四條路,雖然沒有哪條路是容易的,卻為我們指明了方向。企業主、炒房客、職業股民和金領中,普通人最容易能成為的就是金領。金領是社會對某些人的知識結構、公關能力、團隊協調能力、管理經營能力、社會關系資源等綜合素質的認可。一般認為,金領,不僅是頂尖的管理高手,而且擁有決定白領命運的經營權。他們的年齡一般在40歲以上,很多人在985、211等著名學府學習并獲得學位,憑借自己精深的專業知識、優秀素質和對生活的感悟力贏得了別人的尊重和認可。“金領”階層一般是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在某一行業有所建樹的資深人士,一般是三資企業高級管理,外商駐華機構的中方代表,規模較大的民營公司的經理,國企的高層領導等,年薪在15萬美元到40萬美元之間。
年輕時特別反感拼爹一說,慢慢發現擁有家族資源是件多么幸運的事情。對于沒有家族傳承的人來說,想創辦企業,前提最好也要經歷過多年工作的歷練。不管怎樣有一份工作是基礎,而且也工作不是隨隨便便應付就行的,需以金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至少在一個行業里深耕,積累足夠的人脈。
在年輕的時候,就是奔著積累財富的目標去努力。排除各種干擾因素,專注在一個方向上積累。如果家庭是個干擾因素,就找出這些干擾項,解決它們。如果自己的眼界是限制,堅持自我教育,擴寬自己的認知邊界。一直量入為出,積少成多,總是購入資產,直到積累夠自己的第一桶金。
界定清楚目標之后,圍繞著目標,再找合適的方式去達成。以前總認為沒的選,只能怎樣怎樣。慢慢地認識到,一條路不通,可以再試試其他的方向,有很多種可以到達目的地的途徑。焦慮人人都有,有方向有方法去行動,才能不慌。
如果還年輕,考學的努力方向,請瞄準985,211。年齡再大些,追求自我教育,夯實專業知識,在某一行業有所建樹。再下來,如果有資源,利用身邊的資源合伙建立自己的事業。
不管多大年齡,都要投資,越早越好。投資的本質是購買會不斷增值的資產。在年輕時,投資自己,利用好自己的時間,不斷提升自己的價值。有收入后,定期存款,定期購買好公司,讓錢生錢。
每個人都在立體的世界中,個人在一個點上拼命努力,也不如跟著一條上升趨勢的線,也不如把各個方面的資源都匯總起來,形成一個立體的產品,以創造更大的價值。
錯誤的努力方法
以前認為努力學習,考了好大學,找個好工作就能靠書包翻身。上學時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從小到大父母的教導,學校的教育一直告訴我們,只要學習,別的什么都不用管,甚至高考學子,家人生病都要故意隱瞞,只奔著唯一一個目標奮斗。
這是個錯誤,學習不該是閉門造車式地學,總要結合社會大眾的需求方向,該學的學,不該學的不學。考上大學是一個好的選擇,但不是唯一的選擇,也不是一個一勞永逸的選擇。學習,是永不能止步的。
寒門學子認準自己的起跑線,家里沒有關系,背后沒有靠山,沒有985,沒有211,沒有全日制的本科學歷,有實力的公司門檻都進不去。那就隨便找個工作就好了嗎?如果可以選,盡量選擇大的平臺,路才會越走越寬。如果沒得選,先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到最好。盡量多接受各種挑戰,朝著一個專業方向使勁積累,鉆研工作方法。單身的時光是最好的提升自己能力的階段。
如果結婚不能有助于個人發展反而是累贅,那就不要太早結婚,生孩子也是一樣。因為一旦進入家庭,就有做不完的家務,上班工作,下班家務。孩子小的時候吃喝拉撒睡樣樣都花時間,尤其最怕生病,一家人圍著團團轉,發現自己沒有自由了,沒有自己的時間了。轉眼幾年下來,盼到孩子上學了,接下來是每天陪著輔導作業,看著別的家長都在雞娃,自己一點也不敢成為例外。于是開始圍著各種興趣班,補習班轉。孩子成長的時光只有一次,選擇陪伴成長還是賺錢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機會,隨個人選擇。
為什么人到中年越來越惶恐,就是年輕時沒有把力量用在正確的地方,一直在無效努力,沒有在一個方向上積累到足夠的量。如果現在讓我說,努力的目標是什么,大概只有兩件事,其一,賺足夠多的錢。為什么賺錢,為了其二,能夠在足夠的經濟支持下,去追求精神層面的富足。
埋頭努力是戰術,選擇在哪里努力是戰略。方向錯了,越努力越錯誤,想改錯,只要開始,都有機會。成為金領、成為企業主、投資房產、投資公司,投資個人能力,努力走上財富自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