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食物

食物給人提供了能量。它使得無序的能量在進入人體,最終產生更多的無序信息。當人體不得不使用更多能量來支撐人體的時候,最終會到達一個極限——死亡。

遠古時代,人食用的范圍從天然植物到天然的動物。這些食品幾乎不進行加工,除了加熱。大自然給人提供了所需的一切。人在饑餓得到滿足之后,對食物的要求越來越高。

飽已經不是對食物的基本要求了,而是美味。在現代的廚藝中,色香味和氣氛都成了重要因素。食物除了提供能量之外,更重要的功能已經成了對生活的享受。這種享受植根于味覺,并延伸到視覺、聽覺、嗅覺和氣氛。

味覺的形成是什么呢?人小的時候,都喜歡吃甜的東西。甜究竟對我們有何種意義呢?很多事情都可以追溯到古代人類的生活環境。在當時,甜意味著大量的能量,可以提高人生存下去的概率,例如蜂蜜。

比較奇特的是苦和辣。苦是我們不喜歡的東西,那可能就是意味著對我們自身不利的。而辣實際上并不是味覺,而是痛覺。當我們吃下辣椒的時候,我們的身體會感覺到疼痛,那就是辣。

我是比較喜歡吃酸的東西。但是酸到底意味著什么呢?或許在古時的酸,可能意味著食物變質了。

咸是人需要的礦物質鹽的反映。這對人是一種有益的東西,但要適量。

現代餐飲中,苦并不常見,而其他的酸甜辣咸都已經成了一種享受。這或許也是一種提示,人的生理過程或許能被改變最初的意義。

這四種味都不能過量,它們的綜合帶來了極大的味覺享受。

味精是一種提煉品,呈現了一種鮮味。而這種鮮味,也是一種獨立的味道。但類似澀味就是一種綜合的味道了。
食物中出現了人造的凝脂,用來把兩塊肉粘合在一起。而通過把一系列自然的食物進行改造,形成更加錯綜復雜的口感,讓人的味覺享受得到提升。

現在科學和廚藝已經在結合,有人出了現代主義烹飪的書,就是在講味覺、廚藝和科學相關的部分。

既然食物是為了提供能量,而味覺只是甄別手段。那將來這兩種方式可能結合的更緊或更松。可能有只為了提供能量的食物,也有只提供味覺而不提供能量的食物。

當然,這兩者的結合也是最關鍵的。能否通過催眠式的引導或者大腦電波,讓人感覺到特殊的味覺。而原子能和電能是否能直接傳輸給人體?有沒有更加便攜高效的手段?

我們的胃將通過什么方式保存呢,就如同今天的指甲,雖然不再具有功能,但還是會長出來。

舌頭也沒有必要存在嗎?還是只是為了品嘗戀人的味道。

我們人類是靠什么儲存能量的,ATP嗎?那么如何通過精確的電能或者原子能,將能量儲存在人體里呢?

人的感覺有時候并不可靠,例如我們在地上行走,其實踩到地面的感覺是我們的主體意識,是由人體反饋給我們的。但是我們失去這種意識的時候,也可以行走,但是會比較別扭。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感覺不到我們在地面上行走,我們是在走嗎?還是說像缸中之腦,只是我們的大腦在欺騙我們。

那么我們的味覺也是一樣嗎,如果我們感覺到自己吃了一個甜的東西,但是眼睛卻發現自己的嘴從來就沒有張開,我們的大腦應該怎么理解這種新的信息。

有沒有一種方式,可以像錄音一樣,把美味的“聲波”錄制下來,然后在另一個人的大腦里播放,然后他就感覺到了同樣的美味。

所有的信息都被轉譯為大腦的電波信號,如果我們將來有一天可以利用這種信號,除了VR那樣的虛擬現實可以實現,那么人類的一切味覺都可以實現。我們可以品嘗數萬種美味而不會飽,因為其中并沒有附帶的能量。

而很奇特的一點就是,好像信息是和信息的價值分離的。也就是說,我們越多的品嘗某種美味,它的價值就越低。而甚至一種美味在另一個的眼里,是一種特別的痛苦。

我從小就不再吃豬肉和雞肉,這兩種肉我品嘗起來就好像是最難吃的東西,別人常常并不理解這一點,而是勸我吃肉。

也就是說,大腦的結構好像一個黑箱,信息和信息的評價被分為兩層,這是一個很先進的結構。正如我們在遠古時代,象征食物變質和新陳代謝加速的酸味,在今天居然變成了某些美味的象征,例如酸辣粉和老壇酸菜里的酸味。

大腦中的電波信號可以被植入的電極所錄制,而純化后的信號又如何播放給另一個人呢?也是通過植入電極的放電刺激嗎?那是否意味著人類在身體周圍要準備一個復雜的儀器,用來準備放電。

我們去吃飯的時候,只是跑去廚房的放電設備旁邊,感覺了一下“美味的電療”而已。

為什么要借助外部的放電設備呢?人不應該是在內部就有自動監控的芯片和能量輸出的設備嗎?那么人是否已經和機器融合為一體,人就是機器人,機器人也就是人呢?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今天看到網上有一篇文章,如何自定義百度云盤分享密碼,于是好奇嘗試了一下,果然成功。并分享給大家 讓各位客官看一下效...
    Karma1026閱讀 381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