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人大部分時間都在漂流,不是漂流在外在的路上,就是漂流在自身內在的意識流當中。佛家講:因戒生定,因定生慧。若非定力深厚,一個人很容易就隨念頭漂來漂去,徒耗生命而無所覺知,陷入輪回般的空虛與無聊中。這也是一種痛苦,一種因不能圓滿表達自己而內生的痛苦。這種痛苦在知識層面是無計可消除的。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太多的解藥只能一時湊效,終極答案必然還是回到修身,回到對心性的不斷修養當中。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戒是修身第一步,戒者并非斷絕。所謂戒煙戒酒戒色,不是不抽煙不喝酒不好色,而是在收回對自己的一種掌控力———即我能夠擺脫“癮”的控制。戒煙,我可以吸煙,同時我不會因為沒有煙而生煩惱心;戒肉,并非肉不鮮美,而是通過這種方式培養自身的慈悲心;戒色,并非不懂風情,而是洞徹誘惑到最后必然成了孽緣,何必種下今日之因在多年以后苦了自己?化為善緣,豈不美哉?
圖片發自簡書App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行”那是針對定性非凡的人來說,是需要一步步修煉的。實質上,無論酒肉,美色還是其他享受,都是一種欲望。欲望本身無正反分別,恰是因為被欲望控制而不覺知,才引發出各種問題。戒的核心意義,我想,最終是為了建構出一種與欲望的和諧關系——明晰心與欲望(念頭)的主仆關系,將我們的快樂,從對外物的依戀中解放出來,越來越少地受制于外相。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戒,有內戒、外戒。外戒是酒肉色等,內戒有止怒止思止分別等,有著更為細致、嚴格的修為要求。那么,戒掉這些,生活還有什么快樂嗎?當然。以往的愉悅都不會少,只是不再依賴煙酒肉色,你的快樂更多來自內在自我掌控的成就感、與自己和解的平靜舒緩,來自別人發自內心的尊重。你不再動輒煩惱憂慮,你越來越有智慧。每當這樣的人呆過一個地方,身邊的人會贊嘆“瞧,這才是位真正的英雄,他活出了人的尊嚴與自由。”
不是嗎?外在的快樂虛幻而又短暫,有則喜,無則怒,心常亂,人像個木偶一樣被自己的不良習性所牽引,憂苦身心,耽于小樂而不知老之將至空耗生命,豈不悲哉?———這不是生而為人的本質,人在東方最古老的定義———人,萬物之靈,又冠者之稱———在上古時代既有如此美譽。 縱然羈絆拉扯,縱然雜念紛擾無斷絕,也要像困在肖申克監獄里的甘迪,心里一直懷著對自由的渴望,積一十九的精心策劃,最終實現了對自己的救贖。
圖片發自簡書App
人生苦短,五千年能否上一次場? 困在自身的習性中,何嘗不是一種牢獄?把自身監在了負面的心念之牢里。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通過持續不斷的修為,通過困境激發的創意,如花兒一樣綻放出生命本有的、炫麗的樣姿,這樣心里才能真正了無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