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遠古時代,面對敵對部落與野獸的進犯,我們的老祖宗慢慢進化出了迅速感知環境變化的能力,放在今天來說就是男人看新聞的習慣,而如今在一個信息爆炸專注力缺失的時代,人們極為容易被那些高時效性低價值的新聞噪音牽著鼻子走 -- 那些對我們來說更本不重要的事兒。
很多時候我們都在犯同一類錯誤:即把大好時光耗費在那些投入產出比低的事兒上,殊不知這世界上很多人一周的產出能夠趕超你一個季度的產出,何為產出?即對周圍人包括你在內產生的價值總和,一般來說周圍人多半指的是你的老板。
每回坐出租車都有司機說,"哎媽你們上班不用打卡真好",答曰:"老板看產出";國外有一個詞叫Productivity(以下簡稱Pro),指的就是你平時做事兒產出的效率,那么如何提升Pro,老外教給我們三招,據說每一招都有大量的理論與科學依據:
#1. 20/20/20 法則
每個人在一天中效率最高的時間段各不相同,這一點夜型人與晨型人是不一樣的,對于一個自律性強且為自己健康充分負責的晨型人來說,早上是一天中最具Pro的時間段,你可以這樣分配:
- 第一等份: 學習 - 進行那些需要專注力的學習,專業相關度要高
- 第二等份: 計劃管理 - 年、季、月、或周目標規劃、簡單得對焦與調整
- 第三部分: 探尋 - 好了,你可以進行漫閱讀了,新聞、廣播、eBook啥都可以,專業相關度要低
老外之所以說 20/20/20是以一小時為計數的,實際情況則是因人而異。
#2. 90/90/1 法則
每天持續抽出相當一部分時間精力去做一件季度級別的“重要不緊急”(以下簡稱重不緊),注意是首先季度級別的,再來是一件。因為越是重要不緊急的事兒人們越習慣拖延,年度給季度讓道、季度給周讓道、周給日讓道,日給突發讓道,隨后你發現日、周重不緊與季、年周不緊完全對不上號。
老外之所以說 90/90/1是指每天開始工作時,前90分鐘要貢獻給90天內最重要的一件事兒。
#3 60/10 法則
近期爆出了亞馬遜公司員工加班情況嚴重的新聞,在國內的一些創業公司,為保證項目按時上線996/997也是十分常見的,但滿打滿算的工作排期對員工的工作效率與產出是有極大影響的,更大部分人只是單純的做事兒不會走心。
在萬惡的資本主義社會,做五休二的工作星期制是有其科學依據的,在這點上我們要相信那些為了更好的剝削工人剩余價值,長年累月做研究觀察的大資本家們。
同樣道理,無論是工人還是運動員,工作/休息的比例會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實際產出,這里老外建議我們按照6:1來進行,也就是每專注學習工作一小時,安排10分鐘時間休息,我覺得大家心里有個數就行了,也就是:專注力也需要時間Recovery。
如果你覺得受用,就分享給你的朋友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