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的家鄉坐落在華北平原上,古時黃帝大戰蚩尤南行至唐,由此而得名——行唐。這里沒有山也沒有水,遙遙望去除了房子就是樹,一條四米寬的柏油路貫穿全村,由南向北,望不到盡頭。
? ? ? 幼時的記憶很淺,唯記的趴在母親背上感受到的鄉路濃郁的花香,遙遙欲墜的夕陽及拂過劉海兒的清風,還有那濃濃的鄉土風情,那里生活著安逸、安靜、勤勞的人們。
? ? ? 長大后的我,沿著那條柏油路走出了家鄉,走向了繁華的都市,面對熙熙攘攘的人群,面對南來北往的車輛,面對紛紛擾擾的煩惱,我開始思念那個生我、養我的地方,那個平靜、安逸的村莊。
? ? ? 春天到了,那里又是一幅什么景象,鄉間的土路上啊,漫天的柳絮飛揚,不知名的野花遍地綻放,夕陽的余暉下呀,放羊的老人驅趕著晚歸的羊群,嘴里哼著自編的小調,迎面吹來的風,都是柔的,又或是那裊裊升起的炊煙以及喚著貪玩的孩子歸家吃飯的聲音。
? ? ? ? 三月是風箏飛滿天的季節,記憶中的風箏都是我們自己扎的,用廢棄的竹簾條和買來的窗紙做成各種形狀,上面畫著自己喜歡的圖樣,那飛的最高的風箏啊,總是哥哥扎的,而我則是哥哥甩也甩不掉的小尾巴。
? ? ? ? 夏天最熱鬧的大概就是蟬了,午后的太陽最毒,午后的鄉間最靜,除了一臺臺破風扇的吱呀聲,就是那永無止休的蟬鳴,夏日的傍晚,扎堆的人們聚集在一起,大人們訴說著白日里的家長里短,孩子們則在旁邊追逐打鬧,興致來時,父親會給大家來上一段河北民曲“小放牛”,村西的二老黑也會拉起二胡,悠揚的聲音伴著夜幕的降臨傳出好遠好遠,人群散盡,走在人聲漸寂的小巷,迎面吹來的涼風,給炎熱的夏季帶來絲絲慰藉,風中夾雜的槐花香氣,讓你頓時神曠心怡,一天的煩惱也隨之而去。
? ? ? 小時候有摸蟬蛹的習慣,傍晚過后,就看到三五成群的孩子,拿著手電筒沿著鄉間小路圍著路邊的楊樹轉,摸到后放到小桶里,回家后放到窗紗上,讓它們慢慢的爬,然后看著它慢慢褪去外殼,慢慢展開翅膀,看著看著就睡著了,第二天睡醒它往往就會不知所蹤,可每次都會樂此不疲啊!雨后的夏天總得伴著蛙聲入眠,不知是否出于報復,總會撈蝌蚪回家,養在水壺里,看著它們長出四肢,看著它們尾巴小時,當完完全全成為青蛙的樣子時多會逃逸不見。
? ? ? ? 秋天啊,是豐收的季節!“一葉落而知天下秋”在鄉間可感覺不到,但是他會用忙碌告訴你秋天到了!伴著未消的暑氣,人們忙著收獲,之后又忙著播種,緊接著淅淅瀝瀝的秋雨就如其而至,閑下來人們在“一層秋雨一層涼”的感慨中漸漸加衣。秋收的季節對對大人們來說是忙碌的,對孩子們來說則是歡快的,他們抓來光頭的和帶警察帽的蟋蟀,不知厭煩的玩著警察抓小偷的游戲,哥哥是最會玩的,也是最會吃的,將紅薯埋到燒的滾燙的沙里烤,將花生用揀來的玉米秸燒。每次都會花樣百出。
? ? ? ? 冬日里最是沉寂,光禿禿的樹枝上偶爾架著的鳥窩也靜了下來,熱鬧的大概只有玻璃上的窗欞花,絢爛的綻放出各種形狀,太陽升起時,又急急的逝去,閑下來的人們只得守著自家煤爐旁取暖,老人們則坐在熱炕頭上給小孫孫做著貓頭鞋,偶爾的冬日暖陽下人們再次聚集曬著難得的太陽,冬雪精靈般總是悄然而至,清晨隔著窗戶看到白茫茫的天地,在大人們“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的暢想中,冬雪成就了孩子的另一番天地。
? ? ? ? 在這沒有秀麗山水的小村莊,依然因著人文地理的不同,有著她獨特的小模樣,這就是我記憶中的家鄉,只是時過境遷,她大概也悄然改變,不復當初時光。